所謂俗人俗玩,就是對古玉一竅不通,見別人玩玉心里癢癢,于是不管真假好壞,也弄塊玉在身上掛掛;
所謂俗人雅玩,是指對玉器知之甚少,但為了故充高雅,或為投資賺錢,不惜一切代價買好玉,買真玉,然而對玉器本身的文化內涵缺乏興趣,看起來是個玩玉之人,實際上是個愛財俗人;
所謂雅人俗玩,是指一些專門研究玉文化的專家學者,在對理論知識侃侃而談的同時,買一些似是而非的玉器,對號入座,沾沾自喜;
所謂雅人雅玩,是一個特別喜愛玉器的群體,他們既懂理論,又有實踐,藏品獨到,知識豐富,既能鑒別玉器,又能在收藏中注重提高自身品位。
一、古玉收藏不能首重玉材
玩古玉若首重玉材,則會禁錮視野,狹隘心胸,不得其樂。
中國上下五千年,古玉形態各不同。簡言之,應該是:“文化期重沁,商周重線,戰漢重型,唐宋元重題材,明清重玉質”。文化期的古玉大多型制簡單,素面無紋,此期古玉最美的是沁,幾千年大自然造化之精華盡在其中;商周古玉,線條優美,藝技天成,根根撩撥心弦;戰漢古玉張揚霸氣,匠心獨運,此期古玉最值得玩味的是型;唐至元期間,題材千姿百態,或樂聲陣陣,或舞姿翩翩,或秋山春水,或鶴鹿同春,人文自然盡收眼底;明清古玉講求實用,題材廣泛,工藝繁縟,雖有視覺沖擊,若玉質不爽,則玩之敗興。

二、“白癡族”是古玉收藏向縱深發展的最大障礙
所謂“白癡族”是指那些推崇白玉近乎癡迷的一類人。
這類人目前在玉器收藏者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客觀事實注定了他們以投資賺錢為目的,對古玉文化的傳播起不了多大作用。因為白玉在古玉中的比例實在太少,從中古到高古呈遞減趨勢,由此也決定了這一部分收藏群體多數只能圍繞著“明清玉”打轉。而玉文化的精髓絕不是“明清白玉”所能表達的。由此看來,不玩中古、高古,不算真正的玩家。
三、古玉鑒定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以工斷玉”
因為你眼里的“機器工”很可能就是誤導你的錯覺。可以說,誰都沒見過古人治玉用的是什么樣的工具。古人與古人在信息流通不暢的年代使用的工具未必一樣。“漢八刀”的犀利,“雙鉤碾”的婉轉流暢一點不遜色今天的機器。良渚玉琮的鉆孔技術可以說讓現代的鉆孔工具汗顏。你可以懷疑你的知識與經驗,但你不要去懷疑古人的能耐。如果以此“斷言”真假,這本身就是在“扯淡”。古玉鑒定是一項系統工程,最不可靠的就是“以工斷玉”。

四、如果你只玩新玉,你就認識“和田玉”也就夠了
如果你想玩古玉就不僅需要對和田玉的特征爛熟于心,還要知道青海玉、俄羅斯玉、獨山玉、岫玉、阿富汗玉等主要玉種。
此外,要對蠟石、大理石、玻璃等與玉相近的東西有個比較熟悉的了解,否則,你玩古玉隨時都有可能“吃藥”。

五、古玉收藏,藏的是真、稀、美
不真,則無真諦;不稀,則缺珍貴;不美,則寡趣味。三者齊全,雖難得,卻是古玉藏家的最高追求。因此你在進入古玉收藏這一行當時你就得知道,什么是玩?什么是藏?惟有如此,你才會在收藏過程中不斷提高品位,提高級別。
六、鑒別古玉需要客觀、客觀再客觀
我們不能以今人的思維去置換古人的思維,不能以今人的工藝去推斷古人的工藝,不要以為今人做不了的事情,古人就沒有辦法。尤其是涉及宮廷用玉和工藝,常人最容易犯唯心主義錯誤。
七、一個真正的懂行者在沒有把握之前決不會胡言亂語
鑒定古玉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不懂裝懂,更不能信口開河。因此,寧可將一件贗品看成真品,但絕不可以將一件真品斷成贗品。幾百年、幾千年的時光沒有毀滅她的存在,倒因為幾個世俗小人的淺陋見識毀于一旦,這是我們對古人的不敬,對歲月的褻瀆,對子孫的犯罪。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