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書畫場
名家受追捧 佚名也風流
古代書畫特有的歷史價值、豐富的文化內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藏家認可,而其稀缺的存世量也決定了古代書畫必然在今后的藝術品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據悉,這次拍賣會古代書畫版塊分為兩個專場,共有800多件作品。其中既有仇英、倪瓚、文徵明這樣的名家,也有許多出自佚名畫家之手的優秀作品。名家之作自然讓人心動,佚名作品也照樣受到追捧,只要作品質量上乘,就不乏知音。仇英(款)《清明上河圖》拍得143.75萬元,倪瓚(款)《山居讀書圖》以97.75萬元成交,佚名的《雙鴿圖》也取得了48.3萬元的佳績,另一幅佚名的《釋迦牟尼佛》以 33.35萬元成交。隨著場上槌起槌落,誕生了一個個喜人的數字。同一收藏專題的拍品取得了很高的成交率。中國古代書畫兩個專場總成交額達到了2747.9萬元。

仇英(款) 《清明上河圖》 絹本 手卷34×849 cm成交價:RMB 1,437,500
作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現存世到底有多少個版本沒人說得清楚。較為大眾熟知的《清明上河圖》大致有三個版本:北宋本(張擇端作)、明本(仇英作)以及清本(由清宮畫院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于乾隆年前合作畫成),后世畫家也多次效仿這幾個版本進行臨摹。而此次拍出仇英款《清明上河圖》,結構大體按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景物順序布局,但描繪的是明朝中期蘇州繁榮的景象。與呈現汴梁風土人情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相比,仇英款《清明上河圖卷》中房屋建筑更為規整宏大。

顏嶧(清) 《寒山行旅圖》 絹本 立軸223×156 cm成交價:RMB 598,000
顏嶧,清代畫家。字青來,江蘇揚州人。慣寫古木寒鴉,飛鳴棲宿。山水、人物學北宋人,筆墨蒼勁,能界畫,尤擅米家山水,由淡入濃,細細加點,妙能融化無跡。至人物直以勾勒提空之法為須眉,衣褶類張子羽。 傳世作品有康熙五十五年(1716)作《秋山行旅圖》軸,絹本,設色,縱203.5厘米,橫103.2厘米,右上自題:“丙申馀月,摹郭河陽畫意于志山草堂,江都顏嶧。”現藏故宮博物院;乾隆五年(1740)作《江樓對弈圖》軸,絹本,設色,縱115厘米,橫62.5厘米,款署:“乾隆庚申歲春二月,江都顏嶧時年七十又五。”藏廣州市美術館;六年作《秋林舒嘯圖》軸,絹本,設色,縱140厘米,橫81.8厘米,左下角款署:“江都顏嶧時年七十又六。”藏遼寧省博物館。日本人極重其畫。從藝活動約于康熙、乾隆年間。

佚名 《雙鴿圖》 絹本 20×24 cm 成交價:RMB 483,000

倪瓚(款) 《山居讀書圖》紙本 立軸 50×40 cm 成交價:RMB 977,500
倪瓚,元代畫家、詩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鎮,號云林子、荊蠻民、幻霞子等。江蘇無錫人。倪瓚家富,博學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忽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
倪瓚擅畫山水、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頫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干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與黃公望、王蒙、吳鎮合稱"元四家"。存世名作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袁耀(清) 《深柳讀書堂圖》 絹本 立軸 86×118 cm 成交價:RMB 690,000
袁耀,清朝畫家,字昭道,江都(今江蘇揚州)人。袁江之侄。工畫山水、樓閣、界畫。畫風工整、華麗,與袁江相似。其精品有勝于袁江者。乾隆十一年作《驪山避夏十二景》,乾隆四十五年作《阿房宮圖》,現藏南京博物院。約活動于乾隆中期。不僅青綠工整山水,樓閣作品有名,其所畫花鳥,也甚佳。流傳作品比袁江多。而且往往是大幅。所畫《觀瀑圖》、《秋江樓觀圖》等,無論布局,渲染,以至點景人物,都很精致。留有《阿房宮圖》及《驪山避暑十二景圖》大幅精美作品。《驪山避暑十二景圖》現藏于日本。

佚名 《釋迦牟尼佛》磁青 鏡心 86×41 cm 成交價:RMB 333,500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