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是古代人們對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的超自然解釋。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鬼都有著其固定的形象。中國人對于鬼的探索從很早便開始起來,描繪神鬼的繪畫作品,起源甚早,戰國時的《韓非子》已提到“狗馬最難,鬼魅最易。狗馬人所知也,旦暮于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無形者不可睹,故易”。秦漢時期流行乘龍飛昇圖像,到了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已將神鬼列為繪畫題材。吳道子在長安景云寺畫《地獄變相圖》,描寫墮入地獄后受的種種酷刑,據載畫成后讓觀者皆心生畏懼。著名捉鬼大神鍾馗的繪畫也源自唐代,至五代更多方繪制以求趨吉避邪,明清時期神鬼繪畫的內容更為豐盛。
中國繪畫史上許多聞名于世的畫家們都曾以鬼為題材入畫,清代畫家羅聘尤善于畫鬼和捉鬼大神鐘馗,留下不少傳世名作,如《鬼趣圖卷》、《雄鬼圖冊》、《鐘馗醉酒圖》等。近代畫家張大千、傅儒、丁衍庸等也都曾以鬼和鐘馗入畫。中元節,讓我們一起看看中國繪畫藝術中對鬼的描繪。

傳 元王振鵬《鐘馗送嫁》

《鬼趣圖》 溥儒

《鐘馗渡江》丁衍庸
清代畫家羅聘是“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曾拜金農為師。一生曾多次繪制鬼趣圖。其中《鬼趣圖卷》是羅聘的存世名作,畫家以夸張手法描繪出一幅幅奇異怪譎的鬼怪世界,借以諷喻社會現實,堪稱古代杰出的漫畫。《鬼趣圖卷》共8幅,以鬼為題材,被當今研究漫畫史的人認為是中國早期的漫畫之一。
第一幅,是在一片彌漫的煙霧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一些離奇的面目和肢體,似真似幻。那虛無飄渺的形象,就是“鬼”;第二幅,畫面上是兩個鬼:一前一后,疾速前行。后面跟著的鬼,頭戴纓帽,很瘦,有人認為畫的是一對主仆;第三幅,畫的是一個穿著華麗而面目可憎的“闊鬼”,它手拿蘭花,貼近一個女鬼說悄悄話,旁邊還有一個鬼在竊聽;第四幅,畫的是一個矮鬼,拄著拐杖,一個紅衣小鬼為他捧著酒缽;第五幅是一個綠頭發鬼,腳和手臂都很長,在作捉拿狀;第六幅是一個大頭鬼,正追趕著跑在前面的兩個小鬼。兩個小鬼一邊奔跑,一邊慌慌張張地回頭看;第七幅中,一共畫了4個鬼。一個鬼打著傘在風雨中疾行,緊緊地跟在前面的一個鬼后。還有兩個小鬼,頭出現在傘旁,沒有身子;第八幅,畫的是兩具白骨骷髏,一男一女,站在樹叢中的一座古墓旁說話。

《鬼趣圖卷》羅聘

《雄鬼圖冊》 羅聘
這些看了使人恐懼又發笑的《鬼趣圖》,刻畫的到底是誰?是不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羅聘說都不是,他說他畫的是他親眼所見,因為他“有一雙藍眼睛,能夠白日見鬼”。在創作了《鬼趣圖》之后,羅聘便聲名鵲起。也有人評介說,《鬼趣圖》可謂是羅聘投向社會腐朽一面的一柄匕首或投槍 。
在中國,地獄如同人間一樣,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各種鬼差充斥其中,他們根據人生前所做之事,斷人得失,并給予獎懲。在各種鬼差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十殿閻羅。現藏日本永源寺的南宋寧波民間畫家陸忠信所創作的《地藏十王圖》,具體描繪了十殿閻羅的形象。畫面筆法工細,設色艷麗,裝飾效果強烈。

《地藏十王圖》(局部) 陸忠信
古代中國還有一位與鬼相關的著名神祇——鐘馗,他的主要職能是捉鬼。
鐘馗,姓鐘名馗字正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唐-賜福鎮宅圣君”。古書記載他系唐初雍州終南人,生得豹頭環眼,鐵面虬鬢,相貌奇丑;然而卻是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人物,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
相傳皇帝唐玄宗在一次外出巡游后忽然得了重病,用了許多辦法都沒治好,皇帝非常著急。一天夜里他夢見一個穿著紅色衣服的小鬼偷走了他的珍寶,皇帝憤怒地斥責小鬼。這時突然出現一個戴著破帽子的大鬼,把小鬼捉住并吃到肚子里。皇帝問他是誰,大鬼回答說:臣本是終南進士,名叫鐘馗,由于皇帝嫌棄我的長相丑陋,決定不錄取我,一氣之下我就在宮殿的臺階上撞死了,死后我就從事捉鬼的事。玄宗醒來之后病就痊愈,于是封鐘馗為賜福鎮宅圣君,專司捉鬼之事。

《鐘馗醉酒》 羅聘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鐘馗醉酒圖》是清代畫家羅聘所做。畫面中的鐘馗酩酊大醉,在小鬼的攙扶下踱步前行。人物生動有趣,畫面淡雅大氣。
除了捉鬼之外,有關鐘馗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鐘馗嫁妹”等。在漢族民間,人們用他的形象制作成各種藝術品,放置在住宅里或大門口,希望驅逐邪惡,獲得平安。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南宋畫家龔開所作的《鐘馗嫁妹圖》(又名《中山出行圖》)是此類作品中的經典之作。畫面為長卷構圖,鐘馗與其妹乘坐攆轎位于畫面正中,小鬼前呼后擁分布在他們周圍。各小鬼手中拿著各種嫁妝,肩挑手提,十分熱鬧。特別是畫面中的女鬼,面部胭脂以墨代朱,顯得詼諧有趣。

《鐘馗嫁妹》龔開
此外中國民間還有許多描繪中元節習俗的繪畫作品。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