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工球”又稱“牙雕套球”,是通過高超的鏤空技藝用整塊象牙雕出層層象牙球,且每層象牙球可以自由轉動,上面再雕有紋飾,是精美絕倫的中國國粹。早在上世紀初,中國廣東牙雕藝人翁昭手工鏤雕的一件26層“鬼工球”就讓日本的膠粘牙雕灰頭土臉,最終贏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

鬼工球其實一個牙雕小球,但是不同的是,在小球之內是一層套一層。這種小球的創作靈感是源自于清朝商人的石雕藝術,為了提升象牙的觀賞感,工匠們把象牙用特制的工具一層層鏤空并且雕花,制作過程十分的繁復,巧奪天工,因此被人們稱為“鬼工球”。

這種技術不但繁復,并且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塊上好的象牙如果有一點失誤的話就完全報廢掉了,簡直暴殄天物。象牙在歷朝歷代都是等價黃金的,在雍正時期,為了禁止這種浪費行為,雍正皇帝曾經下令禁止了這種技術的傳播,僅僅有一些家傳手藝人將這門技術傳承了下來。鬼工球的歷史非常悠久,清代的時候就已經發展到13層了。鬼工球有很多層,層層相套、每一層都可以獨立轉動,但是這么復雜的結構,卻是由一塊完整的象牙雕刻出來的。
因為技藝的禁止和制作技術的困難,鬼工球并沒有被流傳下來多少,在現代僅發現了三顆而已,每一顆都是價值連城的寶貝。曾經有人想要復原這一種技術,但是卻失望的發現這一門技藝已經消失在了遙遠的歷史之中,現代人想要欣賞這種小球只能看到歷史的產物了。

在故宮里收藏了一顆鬼工球,玲瓏剔透、巧奪天工,曾經有科學家想要弄清楚到底有幾層,但是卻無奈的發現,再不弄壞小球的前提之下,現有的技術很難探索其中的奧秘。同樣,在國外也有一個流傳出去的鬼工球,被外國博物館視為珍寶,外國人對于其中蘊含的中華智慧一直深深嘆服。
鬼工球還有一個別名叫同心球,因為所有的套球都有同一個圓心。中國工匠的智慧,使得世界震嘆,一顆小小的牙雕,卻驚嘆了整個世界,不得不佩服古人技藝的神奇。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