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此前曾有神秘女子王如于2009年潛入北京大學朗潤園季羨林舊居,盜走大量季羨林收藏的古籍文物,在2011年被法院宣判5年有期徒刑。檢方指控稱,王如采用破窗入室的方式進入季羨林故居,竊取書籍、塑像等大量物品。經鑒定,被竊物品價值300余萬元。
圍繞季先生生前收藏引發的口水仗乃至數年對簿公堂,至今尚未定讞。對于其中的是非曲直、內幕秘辛,外人難以知曉。普通大眾最感興趣的或許是,季先生珍藏的數百件書畫藏品,到底有哪些名家名作?一生清寒的學者季先生是怎樣成為大藏家的?

30元買五幅白石圖
早在五十年代,季羨林作為一級教授,月工資300多元,總收入在當時是很高的。他的收藏起點極高,將自己的收藏下限定在了齊白石,其余的都不及相顧。他收藏的第一批白石老人作品,是由好友吳作人先生介紹并且代為經手的。30元人民幣,入藏的是五幅白石老人蔬果斗方精品,還都帶有做工精細的老紅木鏡框。季羨林先生收藏的白石老人作品多且精。比如,先生藏有白石老人的整開巨幅豹子。偶一掛出,精彩流淌,滿屋生輝,觀者無不目瞪口呆。

齊白石 工筆蟲草
季羨林的弟子錢文忠透露,季羨林先生是個大收藏家。然而,與作為一位大學者的名聲相比,作為大收藏家的季羨林先生,就幾乎不為外界所知了。

500元買蘇東坡手跡
在收藏的過程中,先生總是心懷慈悲,很少還價。久而久之,不少“跑街”的也就和這位一級教授、大學者成了知心朋友。他們會直接了當地告訴先生,哪些是開門的,哪些是“說不好”的。季羨林先生就根據自己的判斷加以選擇購藏。蘇東坡的《御書頌》是季羨林出了在當時的情況下算得上是巨價的500元,將之買下。在當時的書畫業界被傳誦為“善舉”。名家作品也就從深藏中紛至沓來。季羨林先生的收入大多化成了藏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收入極高的先生 居然了無儲蓄。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仇英、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唐寅、八怪等精品進入了季羨林先生的收藏。
“季羨林先生的藏品,幾乎可以印制一部中國明清字畫史的精品圖錄。”錢文忠說。

蘇軾 《功甫帖》
竊賊光顧,所幸不識貨
季羨林先生的藏品里,還有數量很大的文房雅玩。就硯臺而論,抗日戰爭淪陷期間,一位北平偽市長的著名收藏,后來大半都收在先生處,數量有幾十方,都是今天幾乎看不到的妙品。就印章而論,田黃、田白、芙蓉也不在少數,不少是白石老人等名家佳鐫。故宮曾經用過一枚隨形章,文曰“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陳曼生名作,章料是一方將軍洞白芙蓉,原配銀托,這也是季羨林先生的藏品。某一天,小偷由底樓陽臺闖入,撬開了季羨林先生的書桌抽屜。里 面就滿是名家所刻的田黃、田白、芙蓉。還好,這位小偷斷乎不是一位“雅盜”,只拿了一把電動剃刀、一把瑞士軍刀,就揚長而去了。

藏書多,北大排第一
季羨林先生的藏書數量巨大,在北大應該是可以排第一的。其藏書的特色在于域外出版的冷門學術經典。在瘋狂的“文革”歲月,季羨林的收藏自然也被抄沒了。然而,最為難能可貴的是,由于季羨林先生的清華同學、多年好友胡喬木的關心過問,基本完好無損地歸還給了先生。
季羨林的收藏還遠遠不止這些。啟功、鐘敬文、臧克家、吳組緗、周一良、饒宗頤、范曾、歐陽中石、劉炳森等一代俊彥,也經常以自己的作品,以及自己購藏的文物工藝品相贈。這些藏品無論是在數量、價值上,即或是在價格上,都是非常可觀的。季羨林先生有一個習慣,也使得他在無意中積累起很可觀的藏 品:只要是有字的紙,一律不予丟棄。至于季羨林先生自己的幾乎沒有中斷過的日記、大量的手稿書稿信札、書法,在今天自然也已經被很多人列入收藏品了。
季先生的收藏經驗,可以歸納出幾條,值得借鑒:
秘籍一:專家指點。季先生涉足收藏,并非一時性起,見獵心喜,倉促入市,而是有專家高屋建瓴、指點迷津。著名畫家吳作人先生不但幫助季先生選擇了收藏方向,還確立了收藏的標準。這對季先生收藏的成功,至關重要。
秘籍二:勇于決斷。選擇藏品,固然要慎思明辨,但關鍵時刻,又要當機立斷。收藏蘇東坡《御書頌》,最能體現季先生獨特的判斷力,如果當時猶豫不決,或許就和這件藏品失之交臂了。
秘籍三:精品意識。起步高起點,確立精品意識。季先生在收藏近現代書畫時,確立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即下限為齊白石,其余的都不及相顧,可見季先生收藏立意高遠、寧缺毋濫。
秘籍四:長期持有。收藏活動,貴在有恒。季先生從事收藏,首先是基于對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熱愛,并非普通商賈低價進高價出的短期射利行為,唯其如此,季先生才能持之以恒,數十年如一日,只進不出,積少成多。很多時候,收藏活動其實是和歲月、時間競逐,只有看得到、買得起、藏得住的人,才能收獲最豐厚的回報。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