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今年5月份,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接到了一封信,來自北京大學教授林梅村。林教授向單霽翔院長介紹了一幅名為《蒙古山水地圖》的繪畫,其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是一幅繪制于明代中后期的,應為內(nèi)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這幅畫以青綠山水的方法,描繪了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蘭圣城麥加)的遼闊地域范圍。

這幅地圖負載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它的出現(xiàn)以實物證明了在西方地圖傳入中國之前中國對世界地理,特別是對于絲綢之路沿線已有清晰的認識。全卷共畫出了211個地理坐標,許多絲路上的重要城市,如中國的敦煌、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阿富汗的赫拉特、伊朗的伊斯法罕、敘利亞的大馬士革等都有清晰的標注。

信中介紹了這幅畫的無論對于地理、歷史和美術史都具有重要性,并認為故宮博物院收藏意義重大。故宮博物院召集專家,經(jīng)研究認為理應收藏這幅繪畫。
“正當我們?yōu)榛I措資金而焦急和苦惱的時候,許榮茂先生得知了故宮博物院為購買一幅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絲路山水地圖》而急需資金,當即決定出資2000萬美元,將這幅作品從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購,并將它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在談及捐贈故事時這樣告訴媒體,并開玩笑的說:“許榮茂先生還責怪我們?yōu)槭裁从欣щy不早跟他說,我們汲取教訓,以后遇到此類困難先向許榮茂先生匯報。”

《絲路山水地圖》東起嘉峪關

《絲路山水地圖》西至麥加
本應是明代皇家御用地圖,名為《蒙古山水地圖》,以青綠山水方法繪制,后來流散至日本70余年,多年來一直被視為清代繪畫手卷;十幾年前,被中國收藏家易蘇昊以重金收藏;經(jīng)過北京大學教授林梅村的多年研究,被確認為明代中后期內(nèi)府使用的青綠山水手卷。現(xiàn)在,它正式回歸故宮博物院。
由于此手卷右下角磨損比較嚴重,且經(jīng)過剪裁,并重新裝裱過,因而既沒有畫家名款也沒有年款,考證難度較大。回國后,易蘇昊等人隨即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傅熹年做文物鑒定。經(jīng)鑒定,傅熹年認為,該畫作至少明代中期以前的作品,從手卷內(nèi)容來看,全卷繪制了二百多個地域名,很可能是一幅古代地圖,并建議請教地理專家進行鑒定。
經(jīng)人推薦,對古代西域頗有研究的林梅村受邀于2004年開始對該手卷進行研究。曾師從季羨林、宿白、馬雍、蔣忠新等著名學者的林梅村,早年任職于中國文物研究所,1994年起在北大考古系(現(xiàn)為北大考古文博學院)主講絲綢之路考古。經(jīng)過長達8年的研究,林梅村就該手卷出版了一部重達7斤的《蒙古山水地圖》的研究著作。



單霽翔在捐贈現(xiàn)場還向《絲路山水地圖》原持有人易蘇昊先生等表示敬意,從《研山銘》到《絲路山水地圖》的轉(zhuǎn)讓,使這些珍貴文物最終落戶于故宮博物院。

2016年許榮茂先生在故宮博物院多方籌措資金以開展“養(yǎng)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之時,曾代表世茂集團捐資8000萬元人民幣。時隔一年,在得知故宮博物院正在準備購買一幅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明代地圖時,他又一次慷慨解囊,出資2000萬元美金將其收購并無償捐贈故宮博物院。
許榮茂先生屢屢伸出援手的“雪中送炭”,強有力地支持了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事業(yè)。在古物市場日益繁榮,鑒古收藏持續(xù)增溫的今天,許榮茂先生的行動,更顯得彌足珍貴。他對于文化事業(yè)的一腔熱忱與義不容辭的使命感著實令人欽佩,也為社會樹立了楷模。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達則兼濟天下”的廣闊胸懷。
珍稀奇打造企業(yè)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
注:本文部分內(nèi)容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