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歲,本該頤養天年,她卻硬要花5年時間,600多萬,憑一己之力造一座瓷宮。

直到今天,周圍的人還想不明白,“你自己都住這么破的環境,為什么偏要傾盡所有在景德鎮造一座瓷宮?”況且,政府雖然不反對,但也沒有支持一分錢。“她是不是‘傻’?”
其實,她一點也不傻,反而比大多數人活得純粹、通透。

“辛苦賺了一輩子的錢,最后也帶不走,不如用來做一件造福這座城市子孫后代的事,也算圓了自己最初的夢。”
1930年出生的余二妹,從12歲開始,便跟著舅舅在陶瓷作坊里學藝,由于肯學肯干,吃苦耐勞,很快她便掌握了從陶泥到畫坯等陶瓷所需的各項工藝。
學成后,她就跑到景德鎮的陶瓷廠做工,幾十年打拼下來,不僅經營起自己的陶瓷廠,產品還遠銷俄羅斯、泰國等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自己廠生產的一些陶瓷,她也會小心翼翼收藏起來,不知不覺幾十年下來,收藏了60000多件瓷器。

直到9年前一次天津之行,給了余二妹莫大的觸動。“當時是因為工作原因,到天津跑外貿,無意中在天津看到了一座瓷房子,瞬間心里一震。”

天津瓷房子
“景德鎮作為世界聞名的瓷都,竟然沒有一座像樣的瓷房子。人家(天津)也不跟瓷器打交道,為什么人家要建一個瓷房子?”
從那天起她就暗暗發誓:一定要建一座屬于景德鎮的瓷宮!
年輕還好,已然80歲的高齡,要做這件癡人說夢的“荒唐”事,家里人最先激烈反對。

首先,家里沒那么多錢;第二,這么大年紀了,出點意外怎么辦?然而即便家人阻撓,余二妹還是堅持要做,一字不識的她說不出多華麗的大道理,但她心里清楚:建造瓷宮,對她個人和景德鎮,都極具意義。

從開始行動,到選址、設計,余二妹全都一人包辦。選址選在了新平村,因為這是景德鎮瓷器的源頭。

為了省錢,老人沒有請設計公司,花20元打印的永定土樓照片,就是瓷宮的設計圖。其他每個細節,全靠自己設計。

至于建材,一生收集的6萬多件,瓷器用盡不說,還把廠里的,原材料搞得光光。
資金方面則最為頭疼,一輩子的積蓄花光,她就變賣金銀首飾和收藏,最后連媽媽留給自己的房子也賣了,還向親戚朋友借了一大筆外債。而自己在景德鎮市區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已經成了危房,但余二妹卻舍不得花錢修。
“我從來沒穿過好衣服,也沒吃過好的,50塊錢的衣服我都沒穿過,就是四、五塊錢,七、八塊錢。”
實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晚上她也會偷偷抹淚,心想:算了吧···但第二天清晨,又早早出現在工地。
因為執拗的堅持,跟家里人鬧掰、不來往,余二妹一個人住在不通水、不通電的茅棚,5年孤零零在這過春節。

整整5年時間,傾盡所有,她夢想中的瓷宮終于建成。



瓷宮分3層,共1200㎡。第一層是以青花為主的高溫瓷;第二層是老茶花盤子;第三層則是古典粉彩顏色釉。景德鎮四大名瓷,均巧妙地融入其中。

墻壁上貼滿了陶瓷嵌片,此外還有青花、粉彩等各種樣式的瓷板畫。

最令人贊嘆的是:它不僅僅用陶瓷做裝飾,還用瓷器講故事。《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四大古典名著的故事瓷板畫全在其中,此外還有100 個中國歷代帝王瓷板畫、500 羅漢瓷板畫等等。



步入其中,恍惚間如同進入了陶瓷博物館。

在新平村的一個小山頭,一座陶瓷宮殿就這樣奇跡般的在一位88歲老人手中拔地而起,人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老人卻笑著說:“我就是喜歡陶瓷,建了這個瓷宮,對個人,對這座城市,心愿終于完成了。”


“我這一生,就是在陶瓷里面闖,跟陶瓷結緣很深的。以后老了,我也要在這里,埋在這個山上。”
秉持初心,守著自己的那一座城,再牛的夢想,也擋不住近乎偏執的傻傻堅持。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