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墓中神秘的“土疙瘩”
2013年4月的一天,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曹莊的一個房地產開發商施工隊,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古墓。工地負責人第一時間通知揚州市考古專家,專家得知消息后火速趕往現場進行勘測。

勘察之后,專家發現墓中珍寶很多,不僅有珠寶、編鐘、玉璋、編磬、陶器等,還有一條只有帝王才能戴的十三環金鑲玉蹀躞帶,后來的墓志上發現一行字,清晰地寫著這是隋煬帝的墓,經過轉接反復確定,這的確是隋煬帝楊廣和皇后的蕭氏的合葬墓。

隋煬帝其人誰也?

隋煬帝楊廣(569-618),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建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對后世頗有影響。然而因他頻繁地發動戰爭,加之濫用民力,導致民不聊生,引發大規模農民起義,造成天下大亂,從而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隋煬帝死后,人們一直想找到隋煬帝墓,傳說里面藏著驚世珍寶,但找了1400多年,一直沒有找到,沒想到在2013年被意外找到了。

在開掘蕭皇后墓穴的時候,專家發現了一塊體積很大“土疙瘩”,硬的像石頭一樣,專家覺得這東西應該是不凡的,就帶回了研究所進行研究。
揭秘“土疙瘩”的驚人身份
在研究所,專家們對這塊“土疙瘩”進行著清理,最后發現這是一頂帽子,也就是蕭皇后的鳳冠。

蕭皇后也是隋朝時期的一個傳奇女性歷史人物啊。

隋煬帝愍皇后蕭氏(567 - 647),梁武帝蕭衍后代,西梁孝明帝蕭巋之女,母為張皇后。她婉順聰慧,知書達禮。隋朝建立后,成為晉王楊廣正妃,誕育三子一女,為夫奪嫡立下汗馬功勞。

由于鳳冠損壞的太厲害,專家在對其清理之后,著手準備鳳冠的復原。由于鳳冠的修復難度很大,揚州文物部門特意委托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對蕭后冠進行保護修復。
在這塊“土疙瘩”上能隱約看到原來的輪廓。

“土疙瘩”有明顯的珠花痕跡,珠花上殘留著未腐蝕完的珍珠等物件。這是中國傳統金銀器制作中常見的珠化工藝在,遠遠望去,閃閃發亮,珠光寶氣。

為了復原鳳冠的準備工作在進行著,就復原材料有很有:銅釵12件、銅香爐1個、銅燈1個、額托1個、博鬢2個、花朵若干。

最后,經過專家近900天的修復,原本是一個土疙瘩的鳳冠,終于恢復了它應有的面貌:奢華大氣,非常精美。

據考究,這頂鳳冠是唐太宗賜給蕭皇后(后為唐太宗妃子),而且在蕭皇后陪葬品之外還賜了比一般隋代皇后多出一樹的13棵花樹禮冠,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對蕭皇后的榮寵。

在考古界,鳳冠比龍袍還要稀奇,在早期出土的明朝萬歷皇帝的皇后的鳳冠,被定為頂級國寶,禁止展覽。這個隋朝的鳳冠就更別說了,這屬于史無前例的重大發現。

考古發現的其余兩頂鳳冠
在歷史上,衣冠服飾是中國封建社會等級差別的重要標識。

皇后,作為朝代中最最貴的女人,全套的行頭肯定是最漂亮的。但不同的朝代,根據習慣、民族、社會發展等因素,樣式、材質、工藝差別巨大。

現在可以看到實物的除了上面隋煬帝蕭皇后的鳳冠好,還有定陵兩位皇后的鳳冠以及清代的鳳冠!快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明 孝端、孝靖皇后鳳冠

定陵共出土鳳冠四件,分屬孝端、孝靖兩位皇后,其中九龍九鳳冠和六龍三鳳冠屬于正宮孝端皇后王氏;三龍二鳳冠和十二龍九鳳冠屬于追封皇后孝靖皇后王氏。

4頂鳳冠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冠均為漆竹胎,冠上皆嵌飾龍、鳳、珠寶花、翠云、翠葉和博鬢,只是具體數量、重量不同。

這四頂鳳冠龍鳳的數目都不相同,但龍鳳的總數很有意思:龍都是15條,鳳的數量是正宮皇后比追封的多了一只,12對11。

這四頂鳳冠分別入藏了故宮博物院(一頂、孝端皇后的六龍三鳳冠)、國家博物館(一頂、孝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和定陵博物館(兩頂)。
清代鳳冠

冠圓式,貂皮為地,綴朱緯,頂以三只金累絲鳳疊壓,頂尖鑲大東珠一,每層之間貫東珠各一,鳳身均飾東珠各三,尾飾珍珠。朱緯周圍綴金累絲鳳七只,其上飾貓睛石各一,東珠各九,尾飾珍珠。

冠后部飾金翟一只,翟背飾貓睛石一塊,尾飾珍珠數顆。翟尾垂掛珠穗五行二就(橫二排豎五列),中貫兩面金累絲“心”形結,珠穗飾有金累絲與珊瑚制成的墜角。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