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西,中國當代畫壇開宗立派的人物,中國畫壇沒有人不認識他,他的繪畫,代表著中國畫寫實風格的發展方向,他的藝術精神,乃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他是當代中國畫壇的一面旗幟,是現代美術史上的璀璨明珠。

1962年,一幅叫做《祖孫四代》的畫作闖入了大眾的視野,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志;第一代是一位蹲坐著的老人,他手持煙斗,純厚、樸實的臉頰上布滿了皺紋,深深地烙上了舊時代的風霜,皺起的眉頭象征著他長期受到地主的剝削,粗大的拳頭和腳是他一生辛勤的見證。

第二代大約50歲,他穿著民族服飾,系著紅腰帶,手持鐵鍬,體格健碩,有一種頂天立地的男子氣概,一眼就能看出他是家中的頂梁柱。這是一位經歷過反復階級斗爭的社會骨干,他臉上洋溢著笑容,說明中國農民在黨的領導下,已經站起來了。

第三代是一位身著紅衣的青年,也是一名性情開朗的拖拉機手,他樸實、健壯、朝氣蓬勃,是一名具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的新型農民,從他身上能看到中國現代化農業的光明前程。

第四代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撲在爺爺背上,給整幅畫增添了一種幸福感。畫中人物主次明顯,色彩鮮明,四代人組合在一起,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經典《祖孫四代》。


浙江是一個書畫氣息濃厚的地方,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劉文西從小就對繪畫藝術很感興趣,1946年在陽山中學讀書時聽老師說,世界上偉大的畫家達芬奇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達文西”,“文西”不就是自己的名字嗎?于是他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要成為一名偉大的繪畫藝術家。
那時候他的二舅錢孝衡當上了上海科技大學的副校長,劉文西也有機會去到上海,在上海藝才學校學習了4年,為他的美術生涯打下了基礎,因為家里窮,他除了努力學習以外還要自己掙錢,用來做生活費和學費,所以他拼命的畫畫,然后投給雜志社,賺取稿費。

portant;">
1949年,家鄉解放,劉文西第一次畫了偉人的畫像,他自認為那時候畫技還不成熟,但這次經歷讓他畢生難忘,為日后畫了一萬多幅偉人畫像開了一個好頭。
portant;">
portant;">1957年,即將從浙江美術學院畢業的他,將創作的地方選在了延安,在他的畢業作品上,有一幅偉人與牧羊人交談的作品打動了所有中國人,畫面中,牧羊人在侃侃而談,偉人認真聆聽,連手中的煙快燃燒殆盡都沒有注意到,栩栩如生的畫面,就像真實發生過一樣。

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準備發行第五套人民幣,當時大家都知道劉文西最擅長畫偉人,于是就邀請劉文西畫一幅偉人,當時給劉文西的藍本是偉人在一次會議中的半身照,由于是1949年拍攝的,雖然修了一遍,但是畫面依舊模糊,不適合創作。

portant;">
于是劉文西費盡心思找到原片,拿著放大鏡觀察細節,最后才將作品創造出來,這幅栩栩如生的偉人畫像,成為了2000年印在人民幣的偉人像,也成為了我國15億人看得最多的劉文西的畫作。
portant;">
portant;">劉文西擅畫偉人,也心連著陜北人民,心系這黃土高坡,他一人撐起“黃土畫派”,無人能出其右。當今畫壇除了劉文西找不到第二位畫家,足跡遍布陜北的鄉鄉鎮鎮,在這個地方畫了幾千幅農民肖像,上萬張速寫。

除了《祖孫四代》以外,他的《支書和老貧農》、《溝里人》、《黃河子孫》都是不朽的佳作,畫中人物真真切切、樸樸實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他通過刻畫樸實的中國農民,揭示了人性的美,是具有歷史價值的經典之作。

縱觀古今中國畫壇,名家高手人才輩出,但大多數人都被格套所束縛,不是取材于古人,就是就從古人中取義,又或者是拜倒在西方傳統的腳下,能夠創作出具有特殊、符合當下、具有歷史意義和個人風格的畫家少之又少,劉文西的出現,讓傳統的中國畫別開生面,重新綻放了光彩。
聲明:
1)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圖片源自于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小編刪除。
2)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

官網:中國企業家收藏網(http://www.nanachimi.com/)
同系列公眾號—珍稀奇文化:zhenxiqi100
(企業家身邊的收藏顧問,藝術品收藏新標準)
珍稀奇收藏藝術研究院
(全國第一家收藏藝術研究院)
珍稀奇文博館
(專業的線下觀摩、鑒賞、學習、交流平臺)
企業家收藏俱樂部
深圳站:shoucangclub 歡迎加入我們!
旨在打造最高端的收藏圈子與價值分享平臺!
中華企業家收藏協會
深圳站:qyjshoucang 歡迎加入我們!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