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6日從山西省平順縣文物旅游發展中心了解到,中國國家文物局已投資250多萬元人民幣對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現存完好的四座唐代木結構建筑之一平順天臺庵進行修繕。
天臺庵是佛教創立最早的宗派“天臺宗”庵院。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天臺宗是第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由于創立者智者大師久居浙江天臺山,故以“天臺”為宗名,隨之各地紛紛建立起天臺宗寺廟、庵院。
該庵院東傍山谷、西臨漳水,院東矗立一唐碑,字跡已風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臺基上,殿內沒有一根柱子,結構簡練,相交嚴實,沒有繁雜裝飾之感,而且使殿內的空間更顯得空闊,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筑的特點。
據山西省平順縣文物旅游發展中心文物科副科長韓學變介紹,歷經千年風雨侵蝕后,天臺庵出現漏雨、墻體裂縫等古建筑常見問題。目前該地區正值雨季,文物部門已對庵院四周搭建了保護棚,下一步將針對瓦片脫落、墻體裂縫、房頂漏雨等病害進行治理。
“天臺庵大殿雖然具有很多后期修繕的痕跡,但其依然是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筑的珍貴實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韓學變介紹說。
天臺庵始建于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是中國現存完好的四座唐代木結構古建之一,其余三座古建筑包括五臺山南禪寺、佛光寺和芮城廣仁王廟,均坐落于山西境內。
天臺庵是佛教創立最早的宗派“天臺宗”庵院。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后,天臺宗是第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由于創立者智者大師久居浙江天臺山,故以“天臺”為宗名,隨之各地紛紛建立起天臺宗寺廟、庵院。
該庵院東傍山谷、西臨漳水,院東矗立一唐碑,字跡已風化不清。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臺基上,殿內沒有一根柱子,結構簡練,相交嚴實,沒有繁雜裝飾之感,而且使殿內的空間更顯得空闊,充分體現了唐代建筑的特點。
據山西省平順縣文物旅游發展中心文物科副科長韓學變介紹,歷經千年風雨侵蝕后,天臺庵出現漏雨、墻體裂縫等古建筑常見問題。目前該地區正值雨季,文物部門已對庵院四周搭建了保護棚,下一步將針對瓦片脫落、墻體裂縫、房頂漏雨等病害進行治理。
“天臺庵大殿雖然具有很多后期修繕的痕跡,但其依然是中國現存唐代木結構古建筑的珍貴實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韓學變介紹說。
天臺庵始建于唐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是中國現存完好的四座唐代木結構古建之一,其余三座古建筑包括五臺山南禪寺、佛光寺和芮城廣仁王廟,均坐落于山西境內。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