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紅木家具產區,市場饑渴
從中國紅木家具產地主要分布圖不難看出,中國紅木家具產業在河北、江浙、福建、廣東四地最為集中,紅木原料需求也最為旺盛。那么,這些地方的紅木原材料現狀如何呢?筆者采訪了四地的一些業內人士,稍作剖析。
仙游地區以生產加工紅酸枝、紫檀、黃花梨三大名貴材料家具為主,發展中高檔家具的制作和銷售,產品遠銷全國各省市區。然而,紅酸枝和黃花梨的枯竭日漸凸顯,作為紅木主要進口源地的緬甸也將于4月1日開始停止原木出口,緬甸紫檀或將一木難求,三大支柱木料紛紛告急。仙游現有紅木家具企業約3500家,年產值達300億,在國內紅木家具產地中獨占鰲頭,但是仙游所使用的紅木原料九成以上依賴進口,在東南亞各國爭相出臺政策保護本國珍貴木材后,很多中小型企業面臨斷炊。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執行副會長、壩下明珠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負責人蔡洪添表示,材料的供應和儲備已經成為紅木企業實力的象征,對材料的競爭已經延伸到了紅木產地。
廣東中山大涌鎮是優質硬木家具的生產名鎮,有300多家從事紅木家具生產和銷售的企業,基本以酸枝木及《紅木》國標以外的優質硬木為主要原料,其中黑檀木家具銷勢較旺。臺山大江鎮位于臺山市北大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擁有300家企業從事家具生產。其中規模較大的企業主要以制作、銷售海南黃花梨(降香黃檀)、越南黃花梨(香枝木)、檀香紫檀等高端名貴家具為主,銷售地區集中在珠三角。江門市新會區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我國重要的紅木家具生產基地,現有企業800多家,主要生產仿古和改良家具。材料以從老撾、緬甸、印度進口的優質紅酸枝、檀香紫檀等為主。
北方的紅木家具產區主要集中在北京和河北大城。北京是全國的行政文化中心,這里匯集了全國各行各業的精英,消費者具有高品味、高標準的需求特點,家具用材以黃花梨、紫檀、紅酸枝為主。大城縣地處河北省中部,古典家具制作歷史悠久,可推至元明清三代,現有紅木家具企業600余家,以生產明清、仿古家具為主,原材料方面,形成一定規模的企業大多以紫檀、紅酸枝等高檔木材為主,另有三分之一的企業選用花梨木,滿足了部分中低端消費者的需求。北方紅木家具產區受京作影響最大,工藝精湛,但紅木原料需求全部依賴南方轉運或進口,原料緊缺的困境同樣明顯。“在北京地區,100家紅木家具生產企業中有80家左右的使用紅酸枝,而現在紅酸枝等原材料被限制甚至斷貨了,像我們這樣規模的廠家原材料儲備量只能滿足3年左右的需求。”北京勁飛紅木家具廠總裁吳新建表示,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了,他們公司的家具成品價格也上漲40%左右,遠遠低于紅酸枝等原材料的上漲幅度,而目前消費者的購買力卻下降了10%,公司的利潤降低了不少。
江浙地區的家具生產企業家具生產企業以中小規模為主,以精湛的工藝和上乘的質量著稱,產品多在長江三角洲地區銷售,比較迎合消費者的購買口味。目前,該地區的紅木家具市場價格較為穩定。江蘇省常熟市坐落在美麗的長三角地帶,紅木家具的文化底蘊厚重,享有“中國紅木家具之鄉”的美譽。生產紅木家具的企業有400多家,其中有不少是合資企業。產品絕大部分銷往上海等地。產品以花梨木、雞翅木、酸枝木及紫檀等中高檔材質的紅木家具為主,家具款式有明、清式和現代改良的新款式。浙江東陽位于浙江省中部,它不僅是木雕之鄉,也是當代紅木家具的生產基地,更是紅木家具銷售的集散地,目前擁有紅木企業1300家。王建良告訴記者,東陽紅木原料進口主要依賴東南亞國家,包括緬甸、老撾、印度尼西亞等國,現在進一步拓展到非洲、南美洲、巴西等地,年進口量80萬噸,已經達到浙江年進口紅木數量的70%以上,東南亞各國珍貴木材的出口限令對東陽紅木家具產業的沖擊不言而喻。
后材料市場時期
一方面,中國國產的紅木,不但樹種極少,而且產量極低。海南的黃花梨,被譽為中國最貴的樹,價格可與黃金媲美。但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海南黃花梨的價值逐漸被認可,被大量砍伐收購。目前,市面上的海南黃花梨大都是老料,至2000年就已經基本上鮮有新料提供了。另一方面,世界性森林資源的逐漸減少也已是不爭的事實。自去年以來,包括泰國、越南、柬埔寨、老撾在內的九個紅木出口大國實行了木材封關政策,加大了木材出口的控制力度,嚴格限制每個港口的木材出口量。這不僅使這些地區的木材出口量較往年大幅下降,而且也使下游市場的貨源變得更為緊俏。
原材料緊缺,市場需求持續升溫,紅木家具炙手可熱,種種跡象表明,紅木家具行業進入了后材料市場時期,單純依靠珍貴的紅木原材料征戰市場是行不通的。2013年仙游紅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覽會上,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鄧雪松做了《木材資源告急,倒逼紅木家具行業轉型》的主題發言,如今看來確有先見之明。
此外,市場的先行者也敏銳地把到了脈。在媒體采訪中,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介紹,“目前面臨轉型困難的企業達到25%~30%。這些企業要么買不到原材料,要么買不起原材料。”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