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收藏熱的升溫,民間收藏呈現三種趨向:一是盲目收藏,把什么都看成寶,什么都收,認為古的東西就一定值錢,實際上有的是些假貨;有時候東西雖然是古的,但并不值錢。二是不重視鑒定,抱著撞大運的心態,如此買來真貨的幾率是非常低的。三是單純抱著投資的心態,對收藏知識知之甚少,卻認為這是一個投資的領域,就不惜高價買,即使藏品是真的,但由于價太高,也就失去了升值的空間,將來以原價出手都難。那么在書法收藏方面,應該從哪些大體的方面去把握呢?
一、書法家的名氣,書法家名氣大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作品的價格和未來的價值,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他的作品非常好,但卻默默無聞,一般人怎么去評判他的價值?換之來言,如果一個人他的作品非常的好,又怎么會默默無聞?
二、書法家作品本身的藝術性,必須有鮮明的獨特的風格,即無須看名字便知是誰家的作品,,因為真正的藝術品必須具有創造性,有獨特創意的作品才能在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市場認知度,現在是市場經濟,如果是大家喜歡都喜歡的作品,那價格肯定是水漲船高的。
目前在國內,書畫藝術品的投資是一個特殊的門類,許多人將“書畫收藏”作為一種保值增值的投資行為,其投資效益往往比別的項目更顯著,其增值幅度也超過別的投資。它的特殊性在于書畫藝術品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而且是一種精神文化的結晶,既可作為一種物資財富儲蓄,也可作為藝術來欣賞與研究。書畫的價值又具有相對的穩定住,表現在奇貨可居,永不過時,天增歲月畫增價。書畫的買賣又隨時可以進入拍賣市場,得到一個公平的價格。據專業報刊資料統計,中國書畫作品年增值率在30%至50%之間。也有的因為購進的渠道不同,拍出的機會不同,其年增值率可達二三倍。書畫收藏投資應注意的十大要點是:
一、真假問題。書畫市場贗品泛濫,購買名家書畫時,應請行家掌眼,以防買來假貨。一件書畫作品的真偽判斷,歸根到底是對真偽進行比較,尋找二者差異的過程。欲辨偽必先識真,識真是辨偽的前提與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從未目睹真跡的藏家,會對作品的真偽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所以欲投資書畫的藏家,應想方設法觀賞真跡。真畫值錢,假畫不值錢,這點道理人人皆知。即使假畫比真畫畫得還要好,但因為它是假的,也一樣不值錢。
二、水平問題。書畫藝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基本因素。名家之作也未必幅幅都是精品,作品必須有高難度的技巧,難度越高、無法取代的唯一性則越高。相反如任何人都能輕易畫得出來的畫作,難度肯定不高,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且很快會被淘汰。投資畫作須有精品意識,寧付略高代價選擇畫家認真而嚴謹的作品,亦不要因價格便宜而買應酬之作,因兩者的含金量與投資價值有天壤之別。投資在歷史上經過檢驗,而留存的著名畫家,如任伯年受過西洋繪畫的熏陶,善于用另一種視角揮寫活潑多彩的花鳥世界,展示自然萬物的生香活態;吳昌碩則從古典金石中追索傳統文明的深層底蘊,并在花卉紫藤中宣表達了他的思古情緒;黃賓虹以最深沉的決心和愛意,將中國傳統山水進行徹底變革。齊白石更以最簡潔的筆墨和造型不但使中國繪畫傳達了大眾心靈中最最本質的審美特質,同時也最大程度上探索了中國水墨發展的現代可能性,其貢獻不亞于有“西方現代繪畫之父”的塞尚,更是中國的馬蒂斯。
三、價格問題。書畫市場漫天要價的現象非常普遍。所以在購買名家書畫時,首先要了解行情,掌握書畫價格的時點,或請內行把關,以免上當。本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一些書畫大師的作品價格相當低廉,如齊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過10元,老舍曾為了資助齊白石而花5元錢買了他的一個扇面;張大千的作品賣100元一幅;徐悲鴻的《松鷹圖》1961年售價僅為230元,這在當時已是很高的價格了;傅抱石一幅畫的最高標價為80元。至80年代初,這些大師的作品也沒升到較高價位。齊白石的作品在香港市場上不過5萬港元。可是,從80年代后期開始,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國家、企業和個人經濟實力增強及社會觀念的改變,中國書畫中凡個性強、技藝精湛的名家的作品價值,逐漸被人們所認識而日益顯示出來。在中國、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地區,名家作品價格如脫疆野馬,一路飛升,一般都在幾十萬、上百萬的價位上,畫廊與拍賣行的生意興隆,市場一改蕭條冷落,變成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至2007年底,中國現當代書畫家作品在千萬元以上的已有幾十位,如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林鳳眠、吳湖帆、李可染、石魯、吳冠中、陸儼少、謝稚柳、陳逸飛等。
四、品相問題。品相是指書畫的“相貌狀況”,一件美術作品只有完整無損,才更有收藏價值。畫面是否干凈、墨色是否有脫落或潤化現象,陳舊程度以及是否老裝裱等,這些都是影響書畫價值的重要因素。
五、尺幅問題。名家書畫的銷售有的以幅為計價單位(幅是指常規幅面,即不小于4尺3開者),有的則以平方尺為計價單位。所以同一位名家的作品,幅面越大,其價值越高。如幅面小于4尺3開的小品,其價值就不能與常規幅面的書畫相提并論。
六、作者的代表作。所謂代表作主要是指書畫家擅長項目,以及代表每個時段的精品和具有內容的獨特性。一個畫家可以一輩子創作很多作品,但不是每件作品都是代表作。比如:羅中立的油畫《父親》,讓人看后難以忘卻。就他本人來講,事隔多年,讓他重新再畫一張同樣的畫,他恐怕也畫不出來了。因為它與畫家當時的情感、精、氣、神等各種因素都有關系,這些因素筆墨之間都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又如陳逸飛的《故鄉的回憶》,油畫中的周莊,小橋流水人家,典型的江南水鄉小鎮風光,極具陰柔之美, 而周莊,也因為陳逸飛的畫走向世界,成為今日姑蘇城最膾炙人口的著名景點之一.尤其吸引國外友人的觀光與參觀.這正是他們尋找畫中的東方魅力小鎮。 陳逸飛油畫作品的最大特點,在于畫面上彌漫著寧靜和平和,在寫實主義中滲透著中國傳統的美感。無論是描繪江南水鄉的風景還是生動傳神的女子肖像,無不體現畫家的一種追求:“運用西方的技巧,賦予作品中國的精神”。還有像齊白石《蝦》、徐悲鴻《奔馬》、林風眠《鷺鷥》、張大千《敦煌人物》、方增先人物《粒粒皆辛苦》、陳丹青《西藏風情》、如果書畫家的作品不是其擅長的品種,其價值即遜一籌。
七、作者鼎盛時期的作品。每位書畫家一生都有創作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書畫作品,一是已經形成作者的風格;二是能反映其應有的藝術功底和藝術水平;三是不敷衍草率。畫寫實和工筆的青年為鼎盛期,寫意畫中年和晚年為鼎盛期,從中把文化內涵和閱歷以及筆墨表現地淋漓盡致。如趙孟頫之力倡復古,以書入畫,諸法俱備,“點”化神奇;倪瓚之枯筆意寫,逸士風流;沈周之蒼勁生辣,格調高古;文征明之筆法精致,書卷瀟灑;唐寅之清秀明麗,才氣過人;董其昌之幽深淡遠,禪氣淋漓;八大之筆勢驚人,超然物外;石濤之搜盡奇峰,妙法自然;鄭板橋之參差錯落,書畫雙絕。上述眾家無一不以自己獨特的面貌技法屹立史冊,一個畫家的畫風就如同一人的音容笑貌一樣,所以熟悉他們的畫風與筆墨語言,對提高自己的鑒別能力大有裨益,尤其是元明清三代的書畫變遷,流派演變,特別是對重點名家做一點研究,對提高辨偽將大有幫助。
八、題款與用印。題款多為作者創作后的署名和記錄的創作時間(下款),以及為誰而做的被贈予人的姓名、稱謂以及贈言(上款),通常作者的署名最具個性特征。如清代著名畫家吳昌碩,早期作品多署“吳俊卿”,中期多署“吳昌
碩”,晚期多署“老缶”。在鑒別中國畫作品的真偽時,分析款識的書法特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比繪畫本身更重要的一環。因為實踐證明,畫與字的造偽,后者比前者難度要更大些。看印章首先要看篆刻的水準。一般來說,著名書畫家的印章多由著名篆刻家(或書畫家本人)所作,其篆刻的藝術性相應較高。其次,要看印章內容,多數畫家在不同創作時期往往使用不同的印章,有的作者鈐印位置往往也有自己的風格。其三,要看印泥質量和呈色,著名書畫家鈐印所用印泥一般質量較好。另外,距今年代越久的印章,其印泥色澤相對較暗些。
九、藝術地位。畫家的藝術成就奠定了畫家的藝術地位。比如八大山人朱耷,他所創作的畫古怪、氣氛冷峻,大多數是隱喻畫。主要傳達一種心緒,這種心緒隱喻畫與有所指的政治隱喻畫有所不同,它更富有美學意義。他的畫主要是水墨花鳥或山水,雖學習董其昌的繪畫筆法,但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他的藝術成就、沒有俗套,自有創造,清代后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都受到其影響,故八大山人的真跡現今市場價值非常的高。
十、歷史價值。包括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能流傳下來的優秀的書畫作品必然有其特有的文物價值,且是被大眾所認可的。藝術價值就是畫家在創作時的特定環境、特殊心情,是近現代書畫難以替代的,比如談到蔣兆和,必然要談到《流民圖》。《流民圖》高7尺、長9丈,稱得上是巨幅長卷,通過一百多個不同人物的造型,真實地反映出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巨大災難,濃縮了中華民族那段屈辱的歷史。《流民圖》飽含著藝術家的心血,也體現了蔣兆和的大智大勇。《流民圖》于1943年在日偽統治下的北平誕生和展出,本身就是一個奇跡,凝聚著藝術家的智慧和對淪陷區人民疾苦的關心。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