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象征的瓷器,倍受世界人民的喜愛,自然收藏古董瓷器也就成為21世紀投資的項目之一,但是卻很少人知道收藏之后是需要進行保養的。瓷器收藏可以保存千百年依舊光亮如新,然而,也因其脆弱而需要格外小心保存,特別是傳世和出土的精品,更要注意輕拿輕放、小心保養的小竅門。
對于古瓷器的收藏與保管必須遵循輕拿輕放,小心謹慎的原則,根據器物的不同造型和大小情況,靈活掌握,避免造成損失。如果千百年來保存完好的古瓷藝術品,一旦損壞在我們的手里,那真是永世的遺憾!
一、器體大的瓶、罐、尊移放時因形體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應該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分量過重,使原來拼接起來的兩節分離。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我們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和損壞。
二、瓷器人物在取放時,須注意當心人物的須發和手指部分,因該部分最纖細,易損壞。同時在提放人物時,忌單手拿人物的頭部,因人物的頭部大多系插進身子中去的,要防止頭與身分離,所以應一手拿住人物的頭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三、瓷器的大盤、大碗體質較重,移動時應該雙手捧,或是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邊緣,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單手拿盤、碗的一邊,以防斷裂。
四、薄胎的器皿,胎薄、質輕、嬌嫩,移動安放時更須小心,要雙手捧,忌用單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長度高,還須防風吹倒。
五、帶座、帶蓋的瓶器取放時應將座、蓋和主體分別單拿單放,不能連蓋帶座一起端,防止移動時脫落打碎。遇到多人鑒別欣賞時,要一個一個來,待一個人欣賞完畢,把瓷器放到桌上,下一個人再來欣賞,不要兩人將瓷器手遞手的傳著,以防萬一失手。
在民間流傳的瓷器經千百年的流通或土蝕,往往都沾有油漬和污點,收藏時常須經過洗刷清潔,使古瓷器神采煥發。在洗刷和整理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和掌握這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漬、土銹可以用堿性的稀釋后的溶液(如84消毒液,超市里都有售)浸泡,視污漬的情況確定濃度和時間。當然酸堿性質不同的污漬應取不同的液體浸泡,如堿性污漬可用白醋和草酸浸泡,中性污漬用二甲苯浸泡等。浸泡以后再用豬鬃或尼龍刷蘸肥皂,或皂粉洗刷,再以溫水沖洗,直到污漬退盡為止。須注意,洗刷時瓷器表皮遇到堿性物質更加滑溜,要心平氣和,慎重拿放。
2、冬季洗刷薄胎瓷時,要控制水溫,以防冷凍和遇熱水爆裂。
3、有的瓷器的表里,因水浸太久,水銹黏附其上,不能除去,可用上述酸性液體浸數日,刷之即去,若水銹很厚,可用竹扦剔去。
4、粉彩瓷器,有的因彩色中鉛的成分多,出現泛鉛現象,可用藥棉蘸淡硝酸擦之自去,再用清水沖洗。
5、如瓷器有開片(哥窯)或沖口、裂紋之類,污漬嵌入很深,浸之不去,可用棉紙蘸淡硝酸,貼在裂紋處,稍時污漬即除,但有的嬌嫩的釉彩上不宜用此法,以免硝酸損傷釉彩。
6、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不宜用瓷盆和水泥盆,以避免瓷器碰傷。
當然,上述對古瓷器的保管和收藏方法,對于陶器并不完全適用。
清洗保養古瓷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古瓷器的清洗保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年代久遠的珍品陶瓷,在洗刷和整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和掌握這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普通的污漬、土銹可以用堿性的稀釋后的溶液浸泡,視污漬的情況來控制濃度和時間。浸泡之后再用豬鬃或尼龍刷蘸肥皂或皂粉輕輕洗刷,再用溫水沖洗,直到污漬退盡了為止。第二,冬季洗刷薄胎瓷的時候,要控制好水溫,以防止冷凍和遇熱爆裂。第三,有的瓷器的表里,因為水浸得太久,水銹黏附其上,可用上述酸性液體浸泡幾天,若水銹比較厚,可用竹簽剔去。第四,粉彩瓷器,有的由于彩色中含有較多的鉛,會出現泛鉛的現象,可以用藥棉蘸稀硝酸輕輕擦洗,再用清水沖干凈。最后,如瓷器有開片或裂紋之類的,則可以采用棉質蘸稀硝酸進行修復。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切忌不能用瓷盆和水泥盆,以免瓷器撞傷破損。
進行瓷器收藏,還需要了解基本的保養常識,出土的低溫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會滲入很多雜物,甚至會出現脫釉脫彩的現象,應先在胎釉之間加入少量的黏合劑,在彩上再涂較軟的黏合劑,以防彩釉大面積脫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較長時間的高溫釉或釉下彩,可用3%雙氧水浸泡3小時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時以上,用清潔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銹。對于瓷器有開片或沖口裂紋等現象,污漬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體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為酸、堿性物質易損傷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雞毛撣子做清潔,雞毛撣子易損傷瓷器上的描金。最后,珍貴瓷器收藏時應配有相應尺寸帶膽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