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享譽世界的“瓷器之國”,江西的景德鎮則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征。它是以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精美絕倫而聞名于世界,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瓷都”。景德鎮生產瓷器的歷史源遠流長,唐代燒造出潔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稱。在宋代御賜殊榮,即皇帝宋真宗將年號景德賜給景德鎮,于是景瓷馳名天下。之后歷經元、明、清三代,成為“天下窯器所聚”的全國制瓷中心。時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發展到歷史顛峰。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藝的深厚積淀,為景德鎮奠定了舉世公認的瓷都地位。景德鎮瓷器“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尤其是熔工藝,書法,繪畫,雕塑,詩詞于一爐,真是“貴逾珍寶明逾鏡,書比荊關字比蘇”。典雅秀麗的青花,五彩繽紛的彩繪,斑斕絢麗的色釉,玲瓏剔透的薄胎,巧奪天工的雕塑,無一不是中華文化藝術的瑰寶。在乾隆時期,景德鎮的瓷窯很多,而且分布很廣除官窯外,還有民窯兩三百處,工匠數以萬計。這個時期生產的青花瓷畫面清晰干凈,色彩翠藍光艷,給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五彩瓷器色調強烈,富麗堂皇,較之明代又有發展。創作的粉彩瓷器色調柔和,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畫激發作畫,再入窯燒制成的琺瑯彩瓷器,融匯中西,異常精美,是皇宮的專用品。在這些絢麗多彩的名貴瓷器,通過各種渠道沿著路上“絲綢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為傳播中華文化藝術、經貿交往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世界文化的豐富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景德鎮陶瓷家喻戶曉,什么原因造就了景德鎮成為中國的陶瓷之都?之所以稱為瓷都,這是多方面影響下產生的結果。
第一是因為景德鎮水土泥好,這里盛產優質的陶瓷原料。而且景德鎮是山區,我們景德鎮自古以來是松材燒瓷的,松材的原料也是十分豐富的,這是它的地理原因。
第二是它的制瓷的歷史悠久。我們從文獻記載,制陶,新平冶陶,始于漢世。從考古資料看,從唐代中后期到現在一直做瓷器,有窯可考的,它的制瓷歷史一千多年,從來沒有中斷過,這是世界上乃至全世界、全中國僅有的一個城市。再一個,它的工藝非常精湛。陶瓷制品,藝術價值很高,所以,它的品種也是非常多的,有青花、釉里紅、顏色釉、粉彩等等,它的裝飾方法、工藝精湛,制瓷細膩,也是國內外任何產區不可比擬的。
第三個原因是它從宋代開始,一直為皇家宮廷生產瓷器,景德鎮這個名字來源就是宋代生產了如許似玉的影青瓷,有“假玉器”之稱,宋徽宗就把景德年號賜給了景德鎮,過去的昌南鎮從此就是景德鎮。元代、明代、清代乃至民國時期的宮廷用瓷、皇家用瓷,乃至我們現在政府的國家用瓷都是景德鎮生產的。景德鎮這些御窯的瓷器,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珍藏,而且視為世界瑰寶。這也就是景德鎮成為瓷都的根本原因。
第四是景德鎮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市場都很廣闊。考古表明,從古到今五大洲都有著景德鎮瓷器的身影,它的國外市場廣闊程度可見一斑。在國內,很多省都有出土過景德鎮的瓷器。景德鎮有它的特殊地位,它工藝精湛,制瓷的裝飾品種豐富,特別是官窯瓷器影響全世界,至今拍賣行、藝術品拍賣公司拍出的古陶瓷,景德鎮的官窯瓷器是最貴的。所以這樣,景德鎮奠定了它不可動搖的瓷都地位。
除此之外,工匠也很重要的因素。歷史上記載景德鎮的工匠并不是本地自身自產的,實際上這些工匠來自四面八方,景德鎮的技藝集合了全國所有產瓷區的陶瓷技藝,最后到元明清集中到景德鎮來了,我們通常說景德鎮的工匠是四面八方的,工匠來八方,只有來八方,它的器物才能面向整個世界,器成天下走,器成到世界各個地方,銷售到整個世界,兩個方面是密切聯系起來的。另外,景德鎮的陶瓷之所以技藝那么精湛,產品那么豐富,和它的分工協作這樣一個關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景德鎮的分工,在明清時期可以說達到整個世界的手工業的登峰造極的程度,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是明末時候寫的,是世界手工業的或者是科學技術的百科全書,他在書里面提到,景德鎮的分工達到72道工序,一件實際的生產完成要經過72道工序才能夠完成它,可見景德鎮的一件產品,陶瓷生產,它的分工之細,已經達到了我們的手工業的登峰造極,已經完全甚至可以說機械化了,只不過它是在手工程度上的這樣一種分工。
正是因為以上的多種原因成就了如今景德鎮陶瓷的文明。歷史文化的沉淀,來自四面八方的精湛工藝,景德鎮自身的天然環境,都孕育了如今享譽世界的景德鎮陶瓷。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