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題看點

薪火摶泥,
凝固隋唐所有的珍貴瞬間
隋唐兩朝,不僅是政治統一的時代,更是文化融合的時代。強大的帝國,漫長時間的盛世,異國和外族的融合,奠定了隋唐瓷在陶瓷史上健康、流暢、優美、飽滿的美學風格。

●隋唐瓷,開在帝國與盛世上的繁花
一日看盡長安花。長安,已經承載了現代人對隋唐兩朝帝國的所有想象。
文帝楊堅的霸業,煬帝楊廣的冶樂,太宗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鐵腕雄心,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的曠世柔情……那是漫長中國歷史中一個只可以仰望與懷想的高峰。
作為高古瓷中一個華麗的章節,陶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開啟,隋唐兩朝的瓷器都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地位。隋瓷輕巧精美,華光內斂;唐瓷博大雍容,圓潤流暢。與其他時期的瓷器相較,更有耐人尋味的神韻。

若要問,誰是隋唐陶瓷的佼佼者?那應是『一青』『二白』『三彩』,越窯青瓷的如冰似玉,邢窯、鞏義窯白瓷的雅俗共賞,唐三彩的瑰麗斑斕,它們都在薪火相傳中演繹了各自的精彩。從這些傳世的瑰寶中,或許你能觸摸到一絲隋唐盛世的氣息。
●冰 如冰似玉,唐代越窯的一抹翠
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的《秘色越器》一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越州青瓷之翠色,無數唐代的文人騷客為之傾倒。富庶一方的越州之地,依山傍水,勤勞的越州人以獨特的智慧創造出迷人的青瓷,還深受宮廷青睞,這一抹翠,燒得不簡單。

●雪 邢窯白瓷,雅俗共賞的戀戀冷光
類銀,類雪,千古以來用作形容白瓷的就是邢窯。盡管陸羽在評天下茶器時,總說邢窯不如越窯,但是從唐代開啟,并且一路影響到純正東方審美的“南青北白”格局里,邢窯和越窯都屬于分庭抗禮,各占半壁江山。最難得的是,邢窯白瓷的一誕生就具備了作為器物的平等心。唐李肇《國史補》說:“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這說明,它既是給朝遷的貢品,也滿足廣大民需。在只是聽聞沒有見到一件邢窯白瓷的實相之前,它有可能出現在絲路過來的販夫走卒手上,也有可能出現在大明宮里某位尊貴紅顏的案頭……博大、雍容、圓渾、豐滿,即使在千年之后,邢窯白瓷還是能夠讓你一眼之下驚艷相逢。

●博 啜茗風物,唐代鞏義窯茶器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后豈堪夸。”這是唐代著名詩人元稹的《一至七字茶詩》,也叫寶塔詩,是他和王起等人為即將赴任洛陽的好友白居易送行的茶宴上即興所賦的詩歌,詩中提到唐代流行的煎茶法以及茶碾、茶羅、茶銚、茶碗等茶器,為我們解讀唐代飲茶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而在唐時就生產眾多細膩精巧茶具的鞏義窯,以聞名全國,通過唐時的茗茶風物,也可以感受鞏義窯的獨特魅力。

●炫 唐三彩,斑斕與磅礴的交響曲
唐三彩,它既非一處特定的窯口,也非正兒八經的瓷器品種,用專業術語來說,它是一種低溫釉陶器。嚴格地講,它不算高古瓷的一員。但這又有何妨?試問在陶瓷的百花園中,還有什么能像唐三彩這般,如此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隋唐的大度與雄渾,盛世的華章又怎能少了那份斑斕。


●隋唐陶瓷的無限未來
隋唐瓷器歸屬于高古瓷范疇,毋庸置疑。中國高古陶瓷的誕生與發展歷經了漫長的滄桑歲月,從遠古人類黏土陶器的起源,歷經商周的萌芽期,春秋戰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原始期,直至隋、唐、宋末元初的成熟巔峰期,有2000多年的歷史。本節內容將為大家列舉出拍賣市場上,隋唐瓷器拍賣的前十位拍品。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