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忍辱負重30年的收藏家。
他是《解放日報》品牌:“口述歷史”中最年輕的受訪者。
他是80年代第一批自費留美而合中西文化的交融者,也是繪畫的實踐者。
但他的成就不止于此……

收藏家王文甫
少時結緣白石章 潛心收藏三十載
那是1981年,當時王老師還不滿18歲,卻因機緣巧合收藏到了他的第一方齊白石印。在隨后的近30年時間里,王老師陸陸續續收購了近500枚齊白石印章。在此期間王老師也從對齊白石印章一知半解的少年成長為這方面的研究專家。
王文甫收藏的齊白石印章 2016年香港佳士得三十周年 《大雅寶胡同甲2號-二十世紀中國美術的傳奇》 特展借展品
2010年 中國最美的書 《石墨因緣》

2016年 中國最美的書 中國圖書金牛獎金獎 《齊白石四絕十方》

王文甫收藏的齊白石原印

王文甫收藏的齊白石原印
引導齊白石印章市場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日益繁榮,齊白石印章開始在市場上厚積薄發,如“中國嘉德”今年秋拍以5175萬人民幣拍出的“齊白石三絕”,“北京保利”2011年拍出近500萬人民幣一方的白石六面印、“北京匡時”的多方齊白石印章,都是王老師經手的舊藏。這是王老師發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從學術引領市場的成果。

齊白石三絕 《篆書丈夫處世散語中堂》 《撥弦獵雁圖》 《致胡洪開印》二組四方 其中印章為王文甫舊藏
繪畫作品的收藏者和實踐者
王老師的爺爺王康樂,父親王克文都是滬上著名畫家,受家族影響王老師除了對印章深刻的研究外,對近現代繪畫也情有獨鐘。近年來,在業余時間,他重拾畫筆,戲稱“藏家繪事”,用畫筆能更加深刻的體會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

張大千 《清溪歸隱》

齊白石 《居高聲自遠》

王文甫水墨畫作品

王文甫水墨畫作品
對于庫拍,王老師認為模式很重要
“庫拍”最有價值的不是一個平臺,而是一種理念。
隨著參與者的增長,價格會上去,更好的拍品會進來,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將會培養出一大批年輕的參與者。
希望“庫拍”能成為一個發現未來藝術大家的平臺,所以要有學術,“庫拍”將來應該有“庫拍+”的模式,如“豐田汽車”,既有量產的大眾車,也有高端的產品,不是只是交易。
所謂“撿漏”事實上是你知識的分值,發現一般人發現不了的價值。
本文摘自: 新浪收藏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