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些錢他一分錢都不敢花。兩億四千萬這個數字在我概念里其實不是特別天文,畢竟剛剛蘇富比賣個碗就兩億。但我第一次看到兩億四千萬的現金,雖然是道具錢,但還是非常瞠目結舌!緊接著男主角反貪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問趙德漢,你說你這么有錢,咋不搞點古董藝術品?這趙德漢的回答,也是無比的寫實。

貪官趙德漢說的話可不假。如今收藏市場魚龍混雜,還需慎重鑒別。隨著近些年電視鑒寶節目的興起,收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參與,但與此同時也伴隨越來越多的騙局,加上很多人懷著“撿漏”的心理,往往一不小心就陷入騙局的圈套之中,因此認清收藏騙局的套路很重要!
在收藏已成為文化和經濟投資新熱點的現在,“全民收藏熱”也帶來了古玩贗品市場的風風火火。如今比比皆是的“以假貨騙錢”、“假拍賣收高額手續費或鑒定費”等收藏騙局。


輕信藏品“能升值”,陷入連環套
王老先生前前后后花數萬元買了一大堆金幣、金條、玉石之類的。其實這些東西根本不值錢,兒子小王卻說:“玉石用小刀一削,石頭渣兒一塊一塊往下掉;那些金幣,同樣的東西淘寶上四五十塊錢就能買。”“每次他買過一個收藏品后,用不了幾天,就有自稱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或是XX收藏公司的人給他打電話,說這些藏品能升值,可以高價回收。”正是這種誘惑,讓王老一次一次陷入騙子的連環套。小王為此試圖報警,但當地警方表示這種交易不能算詐騙,也很難立案。
假專家高價“鑒定”,假買家高價“購買”
2013年以來,騙子宋某創立了浙江頌瓷有限公司,帶領其余24名涉案被告人借高價回收古玩、藏品之名騙取受害人古董鑒定費、拍賣服務費等近200萬元,受害人達200余人。
這個套路,是先通過電話或社交工具等方式聯系你,然后虛構有買家要高價購買、公司高價收購、公司幫其委托拍賣其擁有的古玩藏品等方式,將受害人邀約至公司,再安排人員,冒充買家欲高價購買或冒充鑒定專家吹噓藏品價值,誘使受害人到指定的檢測機構檢測或者在公司辦理委托交易業務、委托拍賣業務,從而騙取鑒定檢測費、委托交易服務費、委托拍賣前期服務等等亂七八糟的費用,最終都以鑒定結論不符合收購條件、不符合買家交易條件,或以拍賣物品流拍等理由躲避受害人。

除了這種民間的小騙局,還有布局縝密的天價陷阱。早些時候,華爾森集團總裁謝根榮通過媒體把自己鼓吹成“古董收藏家”,然后自制了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并找來包括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在內的5名專家進行鑒定,值得深思的是,這些專家最后給出了24億元的估值。憑著這個估值,他得到銀行信任,獲得了7億多的資金。這個騙局直到最后公司出現財政虧空才被發現。
如今收藏市場的騙局可謂防不勝防,各位收藏玩家們,除了要提高鑒賞水平,多關注收藏和藝術資訊,了解各類收藏騙局,更重要的還需擺正心態,在收藏中收獲藝術,讓藝術品成為生活中錦上添花的一部分,而不是追求以此暴富。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