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玩麻將可以找到寫作靈感

有次,幾個朋友約他某天去演講,他說:“你們訂的時間我恰好有四人功課。”有來客不解,聽他解釋后方知,原來就是約了麻局。梁實秋在清華念書時,就曾聽說過梁啟超的一句名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牌(麻將),只有打牌可以忘記讀書。”麻將對梁啟超的誘惑力、吸引力之大,可以見得。坊間傳言,梁啟超曾發明三人與五人麻將的玩法。更有傳說,他不少妙筆生花的文章竟是在麻將桌上起就腹稿。有時,報館派人來取文章,他卻還在手不停揮地拍出東風、白板、紅中,牌友都為他著急,他卻半點不誤事。靈思泉涌,一篇千字文,倚馬可待,口授即成。原來麻將還有如此奇效!
胡適:”麻將里頭有鬼“


胡適雖然喜歡打麻將,但水平并不高,梁實秋就曾親眼見胡適輸過一回:有一年在上海,胡適、潘光旦、羅隆基、饒子離飯后開房間打牌,梁實秋照例作壁上觀。言明只打八圈,到最后一圈局勢十分緊張。結果,胡適輸了個精光,身上錢不夠,還開了一張三十多元的支票,這在那時可不算小數目。
相對于胡適的勝少敗多,胡夫人在“方城戰”中可謂每戰皆捷,這讓平生不信鬼神的胡適,“求證”出“麻將里頭有鬼”,亦不失為一趣聞。
北洋軍閥流行“政治麻將”
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北洋政府財政枯竭,總理靳云鵬開不出軍餉,各省就鬧兵變,催款的電報似雪片一樣飛來。靳云鵬沒辦法,北請張作霖,南請曹錕、王占元,開巨頭會議。張、曹、王都是麻將愛好者,枯坐著開會不如邊玩邊說,玩的方式自然是打麻將,他們的麻將打得很大,輸贏動輒數十萬,靳云鵬總是輸,當然他打的是“政治麻將”,兩位巨頭荷包滿滿,也就不好意思再要軍餉了。軍餉拖歸拖,可面子上總得找個解決方法,于是決定改組財政部。張作霖原定財政次長由鹽務署署長段永彬擔任,但財政部總務廳長朱有濟也想得到這個位置,于是他邀請張作霖與段永彬一起搓麻將。朱有濟深知段永彬比較吝嗇,很計較輸贏,于是在打牌時有意給張作霖喂牌,相比之下,段永彬的摳門令張作霖十分不快。他認為段永彬“把錢看得像命一樣,哪能干大事?”下了牌桌,他立刻用朱有濟取代了段永彬擔任財政部次長。
聞一多:臨陣磨刀上陣陪老外

聞一多年輕時不會玩麻將。留美期間,一次到科羅拉多大學兩位教授家做客,飯后,美國教授拿出麻將提出玩幾圈助興。聞一多連忙解釋對麻將一竅不通,甚為窘迫。兩位美國教授根本不相信中國人特別是知識分子還不會打麻將,以為他有意推托。聞一多只好硬著頭皮上陣,臨時參閱說明書,邊看邊學邊打。一晚上他沒和一牌,甚是窩囊。此后,他在友人的幫助下,才慢慢學會了打牌,以應付類似的局面。
老舍:舍命陪君子


《茶館》的作者老舍,就曾是一位麻將癮君子。他二十幾歲便沉溺于麻將之中,雖然打牌“回回一敗涂地”,但只要有人張羅,他就坐下,常常打到深更半夜。天長日久,老舍漸漸瘦弱,后來生了一場大病,頭發全部掉光。看來打麻將也是一場體力加腦力的運動,要注意勞逸結合才行。

麻將與京劇等曾被稱為“國粹”,雖然近幾年來的申遺道路并不順遂,但是卻也無法否定它在中國社會家家戶戶中的娛樂功能和社交功能。如今,收藏一整套民國時的竹骨麻將,也成為一些收藏愛好者們所羨慕的,甚至在轉手中也不斷升值。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