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就經常給他的夫人寄寫書信以表相思。上學的時候我們都讀過不少魯迅先生的文章,有敘述他的家鄉、他的童年趣事,也有對當時黑暗社會進行口誅筆伐,愛國之情溢于言表。這位“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大文豪冷峻的外表下藏著一顆熾熱的心,寫起情書來也是一絲不茍,和他的夫人許廣平真是一言不合就“秀恩愛、撒狗糧”,看看下面的書信,作好被虐的準備吧!


1929年5月份的一個夜間,在北平探望母親的魯迅因為思念,給遠在上海的許廣平寫了一封信,一封很別致的信。
首先稱呼不是以前常用的“廣平兄”,也不是開玩笑時的“害馬”、““H.M”,而是“乖姑!小刺猬!”其次寫信的兩張箋紙上分別畫著枇杷和蓮蓬,枇杷有三枚,兩大一小;蓮蓬有兩只,一高一矮,其中的一只飽含著蓮子。

許廣平收到信后,異常高興,枇杷是她最愛吃的東西。當打開信紙看到三個紅當當的枇杷
不讀字,便已感受到了魯迅的心意,當即給魯迅寫了一封回信:“小白象(這是愛稱),首先選了那個花樣的紙,算是等于送枇杷給我吃的心意一般。”
而畫有蓮蓬的那張箋紙上的題詩,許廣平也非常喜歡:“并頭曾憶睡香波,老去同心住翠窠。甘苦個中儂自解,西湖風月味還多。”不正是他們這對同甘共苦的恩愛伴侶寫照?“我定你是小蓮蓬,因為你矮些,乖乖蓮蓬!你是十分精細的,你這兩張紙不是隨手檢起來就用的。”許廣平在回信中如是寫道。

魯迅收到回信后,又寫了封回信,承認自己用這兩張紙“確也有一點意思”,然而“蓮蓬中有蓮子,尤其我所以取用的原因。”當時許廣平已經懷孕,這張箋紙里不僅有魯迅的丈夫柔情,還有他即將為人父的喜悅。

而在魯迅先生一本正經的秀恩愛中,我們也注意到了一個已漸為人忘的舊時風雅——箋紙。箋,紙也。一般把篇幅較大的紙張稱為紙,而把制作精良、尺幅較小的紙稱為箋。箋紙,也稱詩箋、信箋。紙質潔白、勻薄、細膩、柔滑,并印有淡雅而精美的圖案花紋,是舊時文人雅士用于題詠或書信往來的紙張。

宋代謝景初創制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云等十色箋,世稱謝公箋。這類箋紙,多為色紙,至元代制箋,始于雜色粉箋上印金銀花飾,益增華美。明代以后,箋紙的藝術追求更在圖案花紋上。著名的如明代吳發祥的《蘿軒變古箋譜》和胡正言的《十竹齋箋譜》,所畫清供、博古、山水、花鳥、人物、歷史故事等,極其精致典麗。這兩部箋譜均用套色木刻水印,并在世界印刷史上率先采用“拱花”技術。近代以來,北京的榮寶齋、上海的朵云軒等都出過大量精美的箋譜、箋紙,吳昌碩、虛谷、齊白石、姚茫父、陳師曾、張大千、王雪濤等繪畫名家都參與過箋紙的繪稿。1911年,天津文美齋刊印了一部《百花詩箋譜》,圖案有紫丁香、玉蘭、菊花、萬年青等草木花卉,作者張兆祥是天津人,擅畫花鳥,設色艷雅,備極工致。

雖然現在的人們提筆已不多,寫信收信也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箋紙已經退出了日常生活。然而卻成為了很多文人雅士或收藏愛好者們的新寵兒,收藏各個時期箋紙,各類花色的箋紙也成為他們的一大樂趣。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