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是一位深切懷有鄉土情結的藝術家,孜孜不倦地畫了很多蔬果題材,幾乎涵蓋了我們所熟知的所有蔬菜瓜果品類。在那么多水果題材作品序列中,嶺南的荔枝非常突出。

《大利圖》齊白石 于2011年秋都市拍賣會上拍出1840萬高價
這么多水果品類中,荔枝分布最廣、產量最多、質量最好、口碑最優。無論是蘇軾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還是歐陽修的“五嶺麥秋殘,荔子初丹”,都使得荔枝盛名遠播,并升華為內蘊豐富的文化意象。
事實上,在嶺南本土美術史中,從來不缺描繪荔枝的丹青高手,比如居廉、居巢、高劍父、趙少昂、關山月等等,佳構層出不窮。而將視野放及整個中國美術史,荔枝畫愛好者更是不乏其人,比如吳昌碩、陳大羽、李苦禪等等,都有作品傳世。但要說起荔枝畫的第一品牌,無疑要數齊白石。
從40歲起至47歲,齊白石從老家湖南湘潭先后出過遠門六次,徹底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不過齊白石有一本“自述”,回憶自己是“五出五歸”,學界也大多采用這一說法。
光是南粵大地,齊白石就踏足過四次。據現有材料分析,縱觀齊白石四次來粵的經歷,由于他的聲名尚未到顯赫之時,游歷更多是一種個人及朋友間的行為,并沒有在更廣的藝術與公共領域引起廣泛效應。但不管怎樣,齊白石四次來粵,注定成為其藝術人生中“行萬里路”的重要足跡,對其繪畫及詩文創作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齊白石畫荔枝最早是在45歲時去廣西欽州時開始的,以后因為荔枝寓意大吉大利而求者甚多。齊白石畫荔枝大概分三種,一是最早畫的荔枝總是和樹畫在一起,表現佳果的自然原貌。二是把荔枝和同樣有吉祥寓意的果實動物畫在一起表現更廣泛的美好追求和希望。三是把荔枝從樹上摘下來放在籃筐里,寓意《得利》。

中國美術館現藏齊白石畫的最大荔枝圖

《黃金大利》
《黃金大利》是齊白石把枇杷和荔枝畫在一起,枇杷外皮金黃而號稱黃金果,此圖故有黃金大利的美好寓意。

齊白石把蘋果鵪鶉和荔枝畫在一起寓意《平安多利》

上圖是齊白石較早期畫的荔枝圖,從著色上看沒有后期的荔枝鮮艷。
根據作品存量分析,齊白石荔枝畫作總共有45幅,而創作高峰期在上世紀40年代,有23幅之多,占據其整個生涯荔枝畫的大半。齊白石的荔枝畫形制、尺幅不一,畫面結構多樣,對荔果配圖的其他形象也很豐富,但老人對荔枝的喜愛以及通過荔枝寄托的美好意愿則是一以貫之的,從“大吉大利”、“平安多利”、“太平吉利”、“吉利萬年”、“大利”、“大喜大利”等題款就可以看得出來。
“園果無雙,予曾為天涯亭過客,故知此果之佳。”齊白石在上世紀40年代的一幅荔枝畫中這樣稱贊荔枝的獨特魅力。荔枝畫寄托著白石老人對生活最樸素最本真的祈愿,承載著他對嶺南風物與人文的喜愛與眷戀,也關聯著畫壇一代宗師與嶺南的因緣以及他在嶺南的深刻蹤跡。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