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賓虹
一,黃賓虹的畫一元錢一張,普通人月工資可買好多幅
黃賓虹活著的時候,收藏家嫌畫的臟,黑乎乎的,畫送都送不出去。黃賓虹有次在上海開畫展,只有一個人買他的畫,黃賓虹激動壞了,送了他一堆,這個人叫傅雷。在1951、1952年,黃賓虹的畫才漲到一元錢一張。
和平畫店創辦人、榮寶齋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任經理許麟廬之子許化遲回憶,上世紀50年代初,父親許麟廬的“和平畫店”在齊白石的支持下開業,郭沫若、徐悲鴻、傅抱石、張伯駒、李苦禪、啟功、黃苗子、黃永玉等,都是常客。
據許化遲透露,直到1977年,王雪濤的畫12元一平尺,李可染是15元,他拿著陸儼少的畫去榮寶齋,給出的價格是8元一平尺。上世紀80年代初,天安門前的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外賓服務部”,吳作人的潤格是一平尺5元錢,李可染8元,劉炳森6毛、8毛錢。
1981年,從香港回來的許化遲,僅花20多萬港幣就買下了外賓服務部的全部畫作,超過9000張字畫,包括齊白石、張大千、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等人作品,“誰的都有”。70年代,像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一大幅,齊白石才賣10塊錢一尺。任何東西都沒有藝術品增值快,如今,中國書畫已經暴漲了3億倍了。

國畫大師黃賓虹
二,黃賓虹拍出3.45億,當年賣1元沒人要
此作品是黃賓虹繪畫生涯中的絕筆巨制,其一生九上黃山,此作繪于1955年,這年黃賓虹92歲,患有嚴重的眼疾,他憑著記憶勾勒出了《黃山湯口》。作品流傳有序,曾是黃賓虹知交陳叔通舊藏,曾入藏故宮博物館。
陳叔通(1884-1966),名敬第,杭州人。清末進士,留學日本。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董事。晚年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生平酷愛梅花,室名百梅書屋。陳氏為黃賓虹知交,1919年秋,曾介紹黃賓虹任商務印書館美術部主任。

6月19日晚,嘉德2017春拍黃賓虹巨制《黃山湯口》以3.45億元成交,創其個人作品最高成交價
同一專場中,李可染《雄關漫道》以5500萬元起拍,以7650萬元落槌,加傭金以8797.5萬元成交。潘天壽《耕罷》以咨詢價的形式上拍,8800萬元起拍,以1.382億元落槌,加傭金以1.5893億元成交。
相比傅抱石、李可染等早已跨入億元俱樂部的大家,黃賓虹此前的最高價位在千萬元。目前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黃賓虹作品拍賣紀錄前三甲均由中國嘉德締造并保持至今。

黃賓虹絕筆巨制《黃山湯口》以3.45億元成交。黃賓虹的畫從1元漲到3億元,價格暴漲了3億倍。
三,中國書畫價格暴漲了一億倍
1949年北京剛打完仗,齊白石的畫賣多少錢,賣6塊白洋,不要紙幣,就要白洋,那時候對紙幣已經不信任了,剛打完仗,大家都很窮,我們的解放軍基本都是工農兵,對這個書畫不太懂。
所以那個時候書畫不值錢,是近代以來中國書畫市場上的第一個低潮期,歷史上也如是,戰亂的時候就是書畫市場最低潮的時候。放到現在得3500萬吧,上次拍兩個多億的,增值一千萬倍。

在解放以后,任何東西都沒有藝術品增值快,文化革命的時候,后來到五幾年的時候,1954年、1955年的時候,齊白石的畫已經漲到收購價5塊錢以上,可是到文化大革命收購價又重新回歸之前。
我們70年代,那時候買畫的時候,你像北京幾個重要畫家,像李可染、吳作人、蔣兆和,當時收購價都是45塊錢,李可染山水在1964年,收購價當時賣給榮寶齋四張山水,給他350塊錢,李可染高興壞了,因為都是三裁的,一張一尺合10塊多錢了,李可染高興的說,我的畫超過我老師的收購價,齊白石才賣10塊錢為止。
當年45塊錢,現在拍賣會上至少180萬,當年60到90買的山水,現在至少拍500到1000萬,翻了幾萬倍,什么房地產,什么都不成。在改革開放以前,從解放到改革開放以前,我們國家黃金收購價152,三塊零四分一克,現在漲到一百多倍,白銀,從解放到改革開放以前一直是四分錢一克,當時我們進北京一塊白洋換一塊人民幣,3.5塊白洋買齊白石的3.5人民幣,收畫的利潤有上千萬倍,有上萬倍。就拿黃賓虹大師的畫來講,在2011年翰海拍賣,黃賓虹的《黃山湯口》這幅畫作僅拍賣4700萬人民幣,6年間升值近八8倍,黃賓虹的畫從之前的1元漲到3億元,價格足足暴漲了3億倍!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