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北京的一場拍賣會上,創刊只有三年的《京華時報》創刊號第一張試印報曾拍出了11萬元的天價。一些特殊日期、特殊事件、特殊版次的老報紙的價格屢創新高,使得舊報紙在收藏市場上得以大放異彩。這老報紙的到底有什么玄機?

老報紙的價值主要是由四個方面決定:發行時間的早晚、發行量、權威性和報紙題材的重要性。老報紙不易保存,發行較早的報紙年代久遠,現在的存世量較為稀少,而試刊號、創刊號和終刊號這類報紙,發行量極為有限,因此更加稀有。
最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上,古籍善本的出眾表現也推動了一些珍品老報刊的出現,其中,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報》市價已高達1萬元,而同日的《解放日報》、《光明日報》也達到了8000元一份。網上一些包含了開國大典當天到2009年共60期的“國慶報”的市價已經達到了6.2萬元。


首先最讓大家矚目的老報紙當屬發行較早的早期報紙。這類報紙由于發行較早,受到印刷工藝和紙張容易變色的特點,早期報紙十分不易保存,因此留存至今的早期老報紙品相大多較為一般。綜合收藏市場的整體狀況,清代的普通報紙每份在200-500元之間,民國普通報紙每份約在100-200元之間。
除此之外,創刊號也是報紙收藏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創刊號作為報社誕生時的第一份報紙,其印量十分有限,而且由于印發時間較早,留存至今品相較為完好的創刊號報紙則更加稀有,因此它的價格也在收藏市場被大家所看好。

1948年出版的《人民日報》創刊號在拍賣市場上曾經拍出了1萬元左右的高價,而1949年出版的《工人日報》市價也在2萬元左右。

除了正常出版的報紙之外,一些號外也有著不菲的價值,如《大公報》1945年8月11日發行的“日本人吃原子彈號外”,如今市價在1萬元左右;《新華日報》1949年10月1日發行的“新中國成立號外”,目前市價3萬元左右;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當天的一份《順天時報》紀念號外,成交價超過了7000元。
所謂號外,是指一家報紙在發生重大新聞或是特殊事件時候臨時印制并且免費發放的報紙。號外發行量也有限,較為早期的號外現在已經成為了難得一見的珍品。圖中這張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收藏家認為,《人民日報》這則開國號外可能是國內有史有來最有收藏價值的報紙。

在老報紙收藏的時候,除了年份和發行數量的限制決定著一份報紙的價值,報紙的內容也能決定它能賣出多少。一般來說,報紙講究“圖文并茂”,一份帶有圖片的報紙要比單純只有文字的報紙更為珍貴,即便是只有一張圖,成交價也要比純文字報紙高出至少10%。而圖文并茂的報紙當中,帶有漫畫的尤其珍貴。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