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的熱水血渭一號大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吐蕃古墓群里最壯觀的一座墓葬。血渭一號大墓我國1996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大墓周圍還有很多小古墓,數量可達200多穴。被國際學術界稱為“熱水墓群”。主要位于藏族自治州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屬于唐代吐蕃國領土,也是中國第一次發現的吐蕃墓葬。

關于這座古墓的在當地藏族人之間流傳著不吉利的傳說,認為是"有妖怪的高樓",并稱作為"九層妖樓"。
血渭一號大墓周圍有許多小古墓,數量達200余穴,全部被盜掘。血渭一號大墓坐北向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的大墓,從正面看像一個"金"字,因此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大墓背后的兩條山脈從東西綿延過來,如同兩條巨龍,大墓則像一顆寶珠,構成"二龍戲珠"之勢。墓堆下有3層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圍墻。吐谷渾人修建墳墓時受漢代王室墓葬黃腸題湊形制影響,演變成用一層柏木夾一層四五十厘米高的石頭,然后層層疊起,如同蓋樓一般。柏樹生長是極其緩慢的,一棵碗口粗的柏樹要長200年,一人合抱的柏樹至少生長上千年。但吐谷渾人墓葬中的柏木,最粗的直徑達60厘米,最細的也有15厘米。一般的小型墓葬要用去二三十根柏木,稍大一點的則要數百根。血渭一號大墓從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層排列整齊橫穿冢丘的穿木,共有9層之多,一律為粗細相當的柏木。正因為如此,當地農牧民稱它為"九層妖樓",內部陰森恐怖,不敢輕易進入!

據計算,修建這樣的大墓需一萬人耗時一年以上。目前,考古人員僅發掘了墓葬一、二層,出土了大量陪葬物品和陪葬的馬、牛、羊等動物遺骸700余具。在眾多的隨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牘、彩繪木片及金飾、木碟、木鳥獸、糧食和大量絲綢。考古人員還在墓葬前發現了5條葬馬溝和13個環形牛、狗等動物陪葬坑,出土了87匹馬的完整骨架及大量其它動物骨海。此外墓葬的這種構筑形式和風格,在我國考古發現中絕無僅有。墓葬中出土的絲綢質地良好,圖案清晰,色澤鮮明,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文物,而糧食陪葬品也只有顯貴墓中才有發現,具有極高的研究、觀賞價值。
越是神秘的東西越是極具吸引力,即便陰森恐怖也無法阻擋盜墓分子的熱情。今年8月9日,一個名叫劉三勛的河南禹州籍男子向禹州市公安機關投案自首。2013年8月,劉三勛伙同祁武等十余名犯罪嫌疑人在青海省都蘭縣熱水鄉血渭一號大墓東側古墓葬實施盜掘。歷年來,盜墓分子來了一批又一批,“東方金字塔”頻遭盜掘破壞。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