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毫無疑問,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豐衣足食的時代,今天隨便一個家庭使用的東西都比二三十年前要好,今天大部分人都可以買一件奢侈品。今天很多人開始涉足文化投資,但有多少人是出于真心喜歡呢?這個問題就要打個問號了。
很多都市人每天都是高強度的周轉(zhuǎn),不知道今天星期幾不知道什么時候停下來,有錢階層能夠有閑的并不多見,心急的人倒是處處可見。經(jīng)常有人拍賣行買了東西還沒交錢,就跑到拍賣行這兒來,“我這有樣好東西,你幫我賣出去。問你交錢了嗎?他說還沒呢,你幫我賣出去了我就去交錢。”這樣的人做收藏,怎么能收到好東西呢?

有人說你們那個圈里水有點深,其實水一點都不深,就是水有點混。自打宋朝有收藏意識以來,古董就在真假之間,考的就是你的眼力。搞收藏首先是智力投資、情感投資、社會關(guān)系投資,最后才是金錢投資,獲利只能說是緣分,真正有感情的沒有幾個舍得往外賣。

收藏真正的快樂是文化帶來的享受,無形大于有形,文化大于科技。明白這個你就知道怎么付錢了。一副奢侈品眼鏡賣上萬,一個大牌的塑料包包賣好幾萬,一個智能手機最多也就賣五六千,這就是最簡單的“文化大于科技”。而中國人對材料有傳統(tǒng)的喜好,這就抑制了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力。如果你總拿什么材質(zhì)、什么成本來計算文化價值,那只能說你沒文化。

中國過去二三十年的文化消費變化大家都看得到,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馬未都寫關(guān)于收藏陶瓷的書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汝官哥鈞定”這五個字,今天幾乎搞陶瓷的都知道。但今天我們所用的大部分家居產(chǎn)品都很難對它產(chǎn)生情感,因為其中大部分都是批量的,不同于過去的個性化生產(chǎn),所以越是古老的東西越容易產(chǎn)生感情,而不真正深入其中很難體會。
珍稀奇打造企業(yè)家收藏交流學(xué)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
注:本文部分內(nèi)容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