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這樣,郵政應該拿出啥樣的誠意呢?
首先,減量!
怎么減?建議是每年選取3-5套題材一般的選題,減少發行量,比如2017年的《禁毒日》、《外國音樂家》、《記者節》、《粵劇》、《鐵獅子》這幾套票,沒有開發郵品的價值,就應該極大的減少發行量,直至擠出水分,形成年度筋票的概念,這樣既不影響全年集郵收入,又可以達到提升年冊價格的效果。綜合分析近十年來的郵票年冊價格,建議年度筋票的發行量控制在800萬左右。但聽說郵政預訂戶都超過了800萬,那就讓各省擠水,爭取每年1-2套票控制800萬以內,3、4套票控制在900萬以內。這樣,年冊想跌,也跌不了了。
其次,打假!
有個疑惑,就是郵政為啥不打假?隨便一查某寶,銷售假郵票的情況比比皆是,郵政管理部門恐怕不是不知道吧,而是懶得管,沒有擔當。假郵票漫天飛,生肖郵票市場價480,某寶80就能買到,而且是不限量,導致一些集郵愛好者上當受騙。
最后,改變發行方式。
預訂戶是啥?預訂戶是中國集郵的基礎,這些訂戶,除了投機倒把的大戶和原地封制作者,大多都是深度集郵愛好者,這些人,要么平時工作忙,沒空關注郵票信息,有的年紀大,使用新媒體麻煩,但中國郵政好像不管這些,統統網上搖號,費時費力不討好,往往是大戶中標,集郵者沒戲。應該在預訂戶從產生量少品種購買者,首先支持郵票預訂者,不管如何,人家是交了全年款的,總比網廳投機倒把的更需要保護。
不過歸根結底,還是中國郵政的服務精神。如果擺正位置,為真正的集郵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用郵票開發文化產品服務大眾,我想中國郵政是可以兩全其美的,既可以做大規模,又可以滿足集郵需求,一味追求收益,不管集郵者死活,那中國集郵,也就離死不遠了。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