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會引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式爭論的問題,但是,大體而言,方向上不會有大的出入。行內有一種說法,即淘到一方好的印章需要有三緣:眼緣、手緣、篆緣,三者缺一不可。

眼緣,就是一眼望過去,石頭紋理漂亮,質美晶瑩,讓人眼前一亮;
手緣,即手摸上去溫潤細膩,宛如嬰兒之肌膚,石質溫而不涼,膩而不滑;
篆緣,即石頭軟硬度適中,適于篆刻,具有實用價值。
除了具備三緣之外,藏家往往還需要細細辨別石頭的材質,以滿足每個人不同的實際需要。鑒賞家們又常按照“以紅黃為貴,藍綠為絕,五彩為奇”之說作為參考標準,因而,我們也不避浮光掠影的嫌疑,按照色彩,與行家共賞一些美石品種。
青色系
在天然形成的印石中,有一個“缺藍少綠”的現象,青色系因此彌足珍貴,而青田石,正是以它獨有的青色系示人,流露清新淡雅的氣息,堪稱石中君子。
在青色系列當中,最炙手可熱的恐怕要首推青田燈光凍了。據記載,燈光凍在清末已經絕跡,其出產僅于明代中期。由于流傳在世的明坑燈光凍極其稀少,絕大多數從事青田石雕和鐫刻治印的人都未見過其真容。依據眾多書籍的著錄,明坑燈光凍公認的定義應該是:“純凈,正色近黑,燈下照之呈黑紅色。”然而,今天市場上出現的燈光凍卻不是這個樣子。

燈光凍的概念已被更新。現在的燈光凍,其實是和青田的封門青同出一個礦,成分也相似,只是更透亮,更純凈。
另一青色系的上品封門青,石質細膩溫潤,觸之溫涼如脂,微透明,爽刀是基本特征。其色彩明朗,性質穩定,經年不變,不必施油,最適合篆刻,因此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當代篆刻家韓天衡曾認為,“青田乃石中之翹楚,令刻家和藏家心蕩神移,是得一望二,嫌少欠多的尤物。然純以刻印出發,則吾依舊是唯傾心于青田。”篆刻家李羊民也認為封門青,“它的軟硬度適中,在摩氏2.5度左右,適合入刀,石質太硬,刻不動,石質太軟,則出不來金石味兒了,而封門青是青田石中的精品,集審美與實用價值于一身。”
藍色系
在青田石中還有一款名品,極受藏家追捧,這就是藍星。藏家面對出現在市場上的藍星,遇到的主要問題還是品質差異如何辨別。

藍星的評判標準比較清晰,即“在大小相似的情況下,藍星的顏色越藍越好,藍星越多越好,地子越透亮越好,沒有雜質,越純凈越好”。
除了青田藍星而外,近幾年巴林左旗的巴林藍星也正在成為石中新秀。對于巴林藍星,行家又是怎么看的呢?內蒙古赤峰收藏家陳兆峰認為,巴林藍星質地堅硬,難見大材,以凍地著稱,色彩偏白,藍色星點顆粒大而分布均勻,摩氏硬度為2.5,所以適合篆刻,且貌似漫天繁星,美輪美奐。
以青色系和藍色系著稱的青田石除燈光凍、封門青、藍星,和蘭花青外,還有藍花釘、黃金耀、竹葉青、金玉凍、白果青田、紅青田、紫檀、水藻花、煨冰紋、皮蛋凍、醬油凍、封門三彩等品種,均是因物具名,較易辨認。
綠色系
說到綠色,就不能不首先說一下艾葉綠。
艾葉綠是壽山石中的極品,質地溫透精絕,顏色酷似艾葉,濃艷鮮嫩,老綠為妙品,明代收藏鑒賞家極為推崇,號稱“天下第一石”,位置遠高于田黃,但是,跟燈光凍情況較為類似,艾葉綠到底為何物,似乎古今也有出入。

艾葉綠已成傳說,明礦早已不出,極少有人目睹其風采,目前出產的艾葉綠主要集中在月尾山,指月尾石中色花翠似老艾葉的礦塊。月尾艾葉綠產量也很少,所以堪稱奇珍。其中多見的為三種:一種是顏色老綠中泛黃,稱為艾背綠;一種是質地溫潤微透明,稱為艾葉凍;還有一種是晶瑩通透,稱為艾葉晶。名如其質,亦好辯識。
綠色系當中另一款著名品種為西安綠,它是20世紀70、80年代發現的位于西安周邊的新礦所出產,顏色暗綠或淺綠,多有白點,微透或不透,摩氏硬度在3度以下,易于奏刀,深得篆刻家的鐘愛,但產量較少,故而珍貴。
此外,翡翠綠(也稱雅安綠)是綠色系印材的后起之秀。其外觀晶瑩剔透、綠意盎然、內含有數片金箔似的物質,綠中含金,美不勝收。夏增昆分析認為,“翡翠綠色如其名,看起來極像翡翠,但是比翡翠稀少、珍貴,它的硬度在3以下,特別適合作為印材。”
黃色系
黃色印石尊貴典雅,在壽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中均有多個品種:壽山石有黃金黃、桂花黃、枇杷黃等;青田石有黃金耀,金銀凍等;巴林石除了具有壽山石類似品種外還有姜黃、金玉凍等,在這些品種中,藏家最重田黃。
田黃特征較為藏界熟知,即帶皮,肌理中含有蘿卜紋、紅格紋,顏色明艷動人。昌化田黃和壽山田黃的礦物成分相差無幾,形貌特征也相似,因質地優異,近年聲譽鵲起。巴林福黃,近幾年市場價格走勢穩健,也受到不少藏家的喜愛和追捧。

福黃的開采是成片的礦石開采,非獨石,有可能將來還會開采出來,而且沒有經過二次生成,因此對于福黃,不必用田黃的例子進行對比。福黃與田黃礦物成分相似,審美價值和使用價值類似,而好的巴林福黃沒有皮,質地純凈無暇,明黃微透,色彩穩定,不用涂油保護,也可以養護得很好,這些優點應值得藏家關注。
紅色系
紅色印石當中最為名貴者當屬雞血石,血色與地子就是判斷雞血石品質的兩個硬指標。

一塊好的雞血石,第一,看血的分布,有線狀血,條帶形血,片狀血等,它的分布和走向決定著整體的審美;第二,看血的顏色,比較鮮艷,凝結而厚重的血色為佳;第三,看質地,質地比較干凈,沒有雜質,完整無裂;第四看血量,血量越多越好。血量少于10%者為一般,少于30%為中檔,大于30%者為高檔,大于50%者為珍品,70%以上者通常被稱為“大紅袍”,珍奇無比。
昌化雞血石分為軟地和硬地,只有軟地才適合用來篆刻。不過,對于好的雞血石來說,因為過于珍貴,往往并不被當作印章篆刻,主要用于收藏,以盡可能保持它自然章的狀態,不去人為破壞它的美感。
相比于昌化雞血石,巴林雞血石的市場認可度也并不遜色,這一點得益于其自身材質的特點。正如陳兆峰先生所說,作為觀賞石,巴林雞血石以觀血為主,血的流動走向所形成的紋理決定了其價值,作為印石,巴林雞血石屬于凍石類,通透度更好,不含“砂釘”,顏色對比性更鮮明,地子與血能夠彼此呼應,無論是欣賞,還是篆刻應用,都值得稱道。
在紅色系中,壽山石中則包括朱砂紅、芙蓉紅等品種,它們在印石使用中也廣受青睞。 藏家楊毅臣在總結壽山石特點時認為:比之巴林石,壽山石密度較大,晶體結構更堅密細膩,表面光澤瑩亮,手感及視覺都有很密實的感覺,往往正視有一定剛性,側視則潤光柔和,這就造就了壽山石分量感更強,致密度和光潤度更好的獨特特性。
一定要“四大名石”嗎?
自然界中可用于印章的石材十分豐富,如果收藏的話,不一定局限于四大名石,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有的人喜歡玩凍石,有的喜歡玩有紋理的石頭,有的喜歡玩很明艷的石頭,只要軟硬度剛好,能夠篆刻,就可以作為印石。像有些大理石,純凈度、透明度、紋理比較好,屬于硬石類,但也可以刻得動,這樣的石頭都可以玩。
不過如果作為投資的話,各方看法則有一定差異。最好選擇四大名石,因為它們的價值很高,社會認知度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率,但也有專家認為選擇印石要“與石俱進”,不要將眼睛緊緊盯在“四大名石”上。只要其他印石的材質很好,就要拓寬視野,在個人喜好的基礎上,將印材范圍擴大。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