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初中肄業被迫流浪,四處謀生
14歲發表第1篇畫作,靠勤奮度過艱苦歲月
32歲聲名鵲起,轟動全國;
50歲時考取駕照
60歲隨手畫了一張猴票暴漲30萬倍
80歲上時尚雜志封面
90歲開個展
91歲撩到林青霞
93歲飆法拉利
......
幾十年前,南京還是“首都”的時候,有兩句開玩笑的話,“少將多如狗,中將滿街走”,形容那時候在京城里,少將、中將是值不得幾個錢的。這幾年國內又有了新的好玩的活,“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了,說的也是實在的情形。
“大師”、“教授”這種稱呼,原不是可以隨便安在頭上的;就好像不可以隨便取下一樣,既要有內涵,還要具備相當長的、夠格的資歷。
隨便稱人做“大師”的人,往往都是“好心的外行”朋友,并不太明白“大師”的實際分量。

我也常常被朋友稱做“大師”,有時感覺難為情,暗中正懊喪,看到朋友一副誠懇的樣子,也不忍心拂他們的心意,更不可能在剎那間把問題向他們解釋清楚,就一天天地臉皮厚了起來,形成一種“理所當然”的適應能力。

不過,這是很不公平的,我已經六十七歲了,除非我腦子里沒有列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沒有吳道子、顧愷之、顧閎中、張擇端、董源,沒有畢加索,沒有張大干……除非我已經狂妄地以為自己的藝術手段可以跟他們平起平坐了;除非我不明白千百年藝術歷史的好歹!天哪:“大師?”談何容易?


直到今天,我那些學生、學生的學生都被人稱為“大師”,他們安之若素的時候,找才徹底明白,我們的文化藝術已經達到一種極有趣的程度了!
若果有人稱贊我:“這老家伙挺勤奮。”倒還是當得起的。

我只是明白一點,六十七歲的暮年,除了藝術勞動“背水一戰”的快樂之外,時光已經無多。世界那么燦爛,千百年來藝術上有那么精彩的發明,夠感謝蒼天的了!


《但丁的故居 》黃永玉


黃永玉 《愛神殿廢墟》


黃永玉 《翡冷翠的橋》


黃永玉 《費埃索里遠眺》

(黃永玉作品/圖)
(左)人和螞蝗不一樣,螞蝗吸血不聲不響,人吸完人血還罵你不大方。
(右)某種歷史家越寫越臉紅。
注:文章摘自黃永玉先生1999年出版的《沿著塞納河到翡冷翠》一書
黃老爺子一向快人快語,一針見血地道出現今藝術界的“亂象”,據有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國內有身份的畫家約有50萬人之多,絕大多數藝術水準平平,但是無論如何,今天是中國歷史上擁有畫家最多的時期。
美術界對的藝術家學術價值確認,往往對藝術家的人格因素格外看重,甚至會以真真假假的藝術人格來確認其學術的水準。這導致了我們對藝術家人格無節制的信仰。他們的藝術水準也因不可量化的人格力量被不加艱制的拔高,由此造成的個人崇拜與娛樂界無知的追星現象無異,真正的學術價值被無情的拋棄,激情肉麻的馬屁風行。藝術家是一群最擅長表演的人,說白了是一群最擅長“裝逼”的人,有些藝術家被拔高為“大師”,在這些大師之中,真有德行的和沒有德行的參差不齊,很多別有用心的藝術家,毫無愧意的期盼著別人稱自己為大師也是常有的現象。
大師的稱謂是后人給予前人學術水準的高度評價,他們的價值是由歷史來評說的,自稱大師只能曝露藝術家的無知淺薄。對于當代人,大師只是一句玩笑話,是一件難為情的事,不能當真,更與一個藝術家的學術水準扯不上關系。今天的大師滿天飛,說到底是想當大師的人太多,計較名利的藝術家太多罷了。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