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數書畫家選擇的不外乎如下所列:
1、參加各種正規或非正規的書畫藝術展覽;
2、同別人舉辦書畫聯;
3、勞命傷財的印制一大丟郵冊或是電話卡;
4、找正規或不正規的出版機構出版自己的作品集;
書畫家要想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是要有前提的,首先,你的個人藝術修養和作品水平必須過硬才可以,不然你就是有了一些名氣,也會很快被遺忘和拋棄。其次,您必須選對媒介來向社會推銷您自己。頭銜、官職、證書、江湖雜耍式書畫等已時過境遷,就像馬云說的,成名了放屁都有道理!

藝術圈一不小心就會踩到雷,收藏者不僅需要練就孫悟空的火眼金晴,還需要持有林黛玉“處處留神,步步留心”。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頭銜、官職、證書不可信,其中也有很多出類拔萃者,但這類人少得很。由此看來,吳冠中不贊成美協,靳尚誼建議取消畫院等,并不是沒有道理!

所幸的是,不正之風正在改善。很多有實力的書畫家,開始遠離官場、應酬和各類比賽,潛心藝術創作。有些沒有頭銜、官職、證書以及過度包裝的實力書畫家,作品比那些所謂的主席含金量更高,且受到市場青睞!而收藏家,也開始轉向此類書畫家。如王健林看中的書畫家,且不說資本的作用,觀其作品,無不是高水平之作!
中國書畫藝術,博大精深,是創作者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現實社會的撞擊迸發出的火花。無論是書法、還是國畫,始終都是創作者的人品、藝術修養、品位、感悟、技藝緊密相關,也和現實社會密切相關,從而體現時代之風。當今,只有重視學習傳統文化的書畫家,相應的做點媒體宣傳,能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間。

很多民間書畫家,淡泊名利,潛心從文化、哲學等各方面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從色彩、線條、墨色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藝術技藝,從大自然中、從人民群眾中獲取創作靈感和藝術哲思,而不要囿于畢業院校、師承、社會地位、是否會員等圈子文化中,要在見識、眼界、學識、素養、心胸、藝品等方面,開排拓創新,繼往開來!或許吳冠中的預言即將得以展現---未來的大師很可能從民間走出來。
藝術作品凝結著書畫家的情感與藝術探索,展現的是書畫家個人與社會、自然的時代性的聯系。這樣的作品,不再像名家垃圾一樣,也不再是流水線一樣的粗俗作品,而是人類靈魂的一個體現。這樣的具有一定藝術水準的作品,自己本身就會為自己代言,而無需頭銜、官職、證書以及各類包裝炒作等來烘托,猶如水中芙蓉,亭亭玉立!
作品自己能說話。書畫家在作品面前,一律平等。藝術市場不再是“國家級會員”的藝術層次一定高于“市縣級會員”或沒有進入協會的書畫家的時代。藝術市場不再是“獲獎多”就優于“獲獎少”或沒獲過獎的書畫家的時代。藝術市場也不再看中院校、地位、師承或拍賣包裝、媒體炒作等,而是將作品的藝術性放在第一位。
因此,衡量藝術作品的標準也將改變。首先,藝術作品首要具備藝術性;其次,書畫家的人品、進取心和藝術領悟力等,也將提到新的高度。再次,是藝術家近年來的真實成就,而不是吹捧出來的泡沫假象。
對于收藏家來說,可通過對書畫家的考量,再結合市場動向,著手投資與收藏。總之一句話,好作品能證明一切,再多的應酬,說再多吹牛的話,也抵不過創作一幅精品說的話!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