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預告現場

新書照片
為人類創造價值的收藏哲學
企業家通過收藏改變未來的一堂課
企業家做收藏,企業家為什么要介入收藏!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給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改變,收藏也不例外。在這個信息化時代,如何用互聯網角度了解企業家收藏的規律,把握未來收藏新格局。
由珍稀奇文化、博商圖書出版中心聯合策劃出品的新書——《互聯網收藏變局:開啟投資與收藏的秘密》將于2018年3月全國出版發行,屆時全國各大新華書店、書城、圖書館、當當、亞馬遜、京東等陸續上架銷售。

作者簡介:郭曉林,四川 綿陽人,清華大學EMBA,美國赫斯萊茵大學MBA。資深藏家,企業家收藏網創辦人、卡酷尚集團、珍稀奇文化創始人、阿里巴巴創業神燈計劃十大創始人之一,同時兼任深圳市商業聯合會、清華博商同學會、深圳四川商會、綿陽市總商會、深圳綿陽商會、三臺縣在外人才聯誼會等多個商協會副會長及以上職務。目前著有《 商界理想國》、《商界理想國Ⅱ》等。
書序
小時候,我還不懂得“收藏”二字的真正含義,只是隱約形成一種積攢的習慣,喜歡把看過的小人書、連環畫收集起來,放在一個鐵盒子里,甚至上學時候用過的書本也未曾舍得賣掉,至今留在老家。后來我還收集過郵票,沒有明確的目的,單純喜歡這些物件,希望把他們都珍藏起來,當做寶貝一樣珍惜和愛護。讀完書后到了一家機電設備公司實習,又愛上了各種修理工具,車、鉗、銑、刨各樣用途的工具都玩了個通透,模具師傅被陸續辭退的時候,我已經熟悉了他們的工作,正是那時我在這個行業有了些名氣。這段經歷讓我認識到收藏不僅是一種愛好,更能給個人的發展助力,收藏是一項不可思議的活動。
收藏活動在古代就已經存在,文藝創作的繁榮帶動著收藏行業的同步鼎盛,自古盛世出名家,因藏品具有一定的經濟成本,當時的收藏家主要是皇宮貴族、達官顯貴和文人墨客,他們收藏的目的并非獲取經濟利益,而是單純地喜愛這些書法、繪畫等藝術作品以及陶瓷、木頭等工藝品,宋徽宗對書畫作品達到如癡如醉的程度,編訂了《宣和畫譜》和《宣和書譜》,乾隆皇帝更是極盡收藏之能事,藏品數目是歷代皇帝的巔峰,故宮、北海公園、圓明園內都有很多他的藏品。對于這兩類人來說,收藏是一種對知識和藝術的頂禮膜拜,通過收藏,達到附庸風雅的目的。因此,收藏作為一種愛好,能夠令藏家學會收藏、鑒別等各種知識和技能,在搜集、鑒別、賞析的過程當中陶冶情操,體會到知識變現的滿足感。
在滾滾前行的歷史長河中,中國經歷過多次的動蕩和曲折,列強的侵略更是令很多寶貴的文物遺失,正是因為收藏活動的存在,很多珍貴文物才得以在這些名不見經傳的藏家手中保存下來,有的人家甚至當做傳家寶一樣珍視,這也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家族式傳承,唐朝張彥遠家族,從唐高祖時期就開始從事收藏活動,到他手上時藏品數目令人驚嘆,難怪他能夠寫出《歷代名畫記》。因此,收藏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活動,使得很多歷史文物在多次變遷和動蕩中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形成對歷史的見證和記錄,同時為史學研究提供幫助。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收藏是一種文化活動,它將對書畫作品、工藝品、古董物品的珍愛提升到對藝術的崇拜和闡釋上來,通過學習這些作品,越來越多的人感受到其承載的歷史、文化、藝術的氣息,越來越多的人受到文化和歷史知識的熏陶,令文藝知識在整個社會蔚然成風。也這正是一代代收藏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形成了收藏的系統化體系,使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收藏中得到進一步的傳承與發展,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偉大魅力,給中華民族帶來文化自信。正如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說:“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當收藏作為一種文化而存在,其價值就在于帶給中國人更多的文化自信,體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動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如今,收藏活動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再局限于文人墨客和貴族階層,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走上收藏道路,南京天地集團楊林以6930萬元拍下《杜甫詩意百開冊頁》,北京瑞寶賽博總裁邢繼柱收購的古董家具堆滿了三千平方米的兩個四合院,馬未都收藏的古董家具達到了上千件……
企業家收藏逐漸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他們有的把投資藝術品當做生財之道,通過獨到的眼光買進還未出名的一些書畫作家的作品,等名噪一時時再轉手賣出,收益頗豐;有的把收藏當做興趣愛好,作為生活的調劑。北京華油的張曉光就把空閑時間都用來研究古陶瓷,還用工資買回了近2000件從夏商時期到清朝的陶瓷品進行賞鑒;有的企業家則把收藏和文化聯系起來,通過擁有收藏這一愛好建立起相關的文化產業,他們以“藏”會友,召集了一大批鑒賞專家和收藏愛好者,舉辦畫廊,成立研究院、拍賣公司和圖書出版機構,還有的匯聚了收藏鑒賞、拍賣、知識出版等上下游公司形成了一體化的文化產業鏈條。
本書架構內容簡單、清晰,不管是初入收藏的興趣愛好者,還是懂收藏的藏家,都能輕易讀懂。本書系統性地梳理了收藏的起源和發展,以互聯網角度闡述了企業家收藏的規律,以及互聯網思維下如何利用收藏幫助企業轉型,理論和實際結合,給與指導方法。
當你把收藏看做掙錢的工具,那么它就是一門生意;當你把收藏看做一種事業,那么它就是你的未來,將收藏與企業相結合,必將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我成立了企業家收藏網、企業家收藏俱樂部、中華企業家收藏協會、珍稀奇文化等多個文化平臺,希望通過互聯網將收藏活動推向更廣闊的平臺,邀請收藏專家、名家參與交流和互動,促進更多的企業家聚合起來形成力量,真正形成收藏的文化產業。
未來,利用文化藝術品為企業背書的事情將屢見不鮮,發展以收藏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形成以文化和藝術為核心的價值體系,有利于營造企業濃厚的文化和藝術氛圍,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企業,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促進企業形象受到更多大眾的認可,提高知名度,這是未來文化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最后,衷心感謝在收藏領域中幫助過我的同學、朋友和老師,從您們身上我找到了收藏前進的方向和力量。

名家推薦
珍稀奇文化宣傳片
請大家后續繼續關注《互聯網收藏變局:開啟投資與收藏的秘密》新書發布!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