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人來訪
1953年春,灤平縣第四完全小學讀書的14歲同學白鳳然,突然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辦公室里面坐著兩位來自北京的神秘人物。
神秘人物讓白鳳然別緊張,只要按要求讀報紙中的一篇文章即可。
白鳳然就按照平時在家里說話的語氣,大聲朗讀起來。然后,他們又讓他讀了一篇語文課文。讀完以后,兩個神秘人物連連點頭,讀得真好啊!
接著,還有另外3名同學被請來,給神秘人物讀了幾篇文章。

圖 | 灤平縣老照片
其實,這幾個神秘人物就是中央派來的語言專家,他們來灤平是為了考察采集取音,為制定通用語言規范收集資料。
所以,灤平方言發音最接近今天普通話的標準讀音,灤平也就是傳授中的普通話之鄉。
看到這里,有人會奇怪:
為什么普通話偏選灤平方言為普通話的發音基礎呢?
與世隔絕的官話
600年前,明朝永樂時,那個從自己侄子手里奪來皇位的朱棣,由南京遷都北京。
大批操著南京口音官員、士兵來到北京,南京口音與元朝的老北京口音慢慢融合,就形成明朝的北京話,這也是當時的官話。

圖 | 明成祖永樂皇帝
朱棣為了防止北方蒙古人的進攻,將古北口外的居民和軍隊全部撤回長城以內。
所以,在長城外形成了大范圍的軍事隔離無人區,而灤平就處在這個無人區的最南邊。
從此,灤平再沒有人居住,原來的方言就消失了。

清朝建立后,滿人入主北京,開始積極學習漢文化,也學說北京話,不過其中也加入了滿族語音要素。
所以,清朝的北京話實際上包括了元朝北京話、南京話及其滿族三種發音的特點,集眾家之長,這種口音當然具有優勢了。
康熙帝時,建了避暑山莊,灤平就成了北京與承德之間的重要通道。清政府鼓勵旗人建立“口外莊田”。于是,很多旗人來到肥沃的灤平,建起莊園。
畢竟是皇家莊園,豈是一般平民能隨便出入的地方,再者,灤平地區交通不便,相對封閉,與外界隔絕,正是這種環境上的優勢,讓灤平人那一口純正的北京話,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而相比北京,則因受到外來人口影響,加上清末民初的社會動蕩,經過新文化運動,北京人生活及其語言都發生變化,這時候北京話反而不如灤平口音純正了。
建國初,國家要建立一套通用語言規范體系,經深入調研,發現灤平的北京話最純正,于是就有了文章開頭的灤平采音的故事了。
說到這里,聰明讀者就明白了,所謂的普通話其實就是官話,就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語言。
正如灤平的方言,正因完整保留了首都所在地——北京的語言,所以才被國家選入普通話。
從前,很多孩子聽大人們說:”我們說普通話是投票投出來的!“
有說,四川話差一票!東北話差一票!粵語差一票!閩南語差一票!上海話差一票!等等多個版本!
你曾經相信過嗎?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