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是一種傳承文明行為,也是一種投資。在當下收藏熱的情況下,許多工薪階層望藏興嘆。那么,工薪族怎樣進入收藏領域呢-?其實,收藏圈子里,一些頗有成績的收藏家,其藏品的品位極高,而其人卻屬工薪一族。相反,有些頗具經濟實力的收藏者卻是投入不少,成績不大。因而,真正愛好收藏者,不在乎錢多錢少,工薪階層盡管錢少,從以下幾點入手,就能穩步進入收藏領域:
要多學多看,先練內功
如果你不能以錢為基礎,就必須以知識和經驗為本錢,在鑒別文物的真偽好壞、價值大小上多下功夫。甚至要多學些歷史、美學、文學等方面的知識。這是工薪階層步入收藏領域的無形的財富。此外還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參觀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的藏品,要通過觀摩實物掌握古代遺存在材質、造型、裝飾等方面的時代特征。掌握了知識,就會少交“學費”。
要不怕辛苦,持之以恒
工薪階層,不大會有人送貨上門,更不能到拍賣會上拍回幾件古玩。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勞動,在民間不懈地尋求,尤其是多逛古玩市場。無功而返是收藏者的家常便飯,一次沒有收獲,還有第二次、第三次。長期性堅持,獲得物美價廉之物的概率自然就比別人多。
要避熱尋冷,獨辟蹊徑
近幾年國內外收藏市場上熱點不斷,炒字畫、炒古玉、炒青花瓷。一炒便價格飛漲。工薪階層實在不具備搶熱點的實力。與其跟風追漲,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人棄我取,獨辟蹊徑。比如別人大炒明清彩瓷,你就去尋秦漢古陶;別人大炒硬木家具,你卻去找工藝精年代遠的柴木家具。近幾年的實踐證明,冷點一旦被人們認識到,就會變成熱點。
要一類為主,兼顧其他
對于工薪階層來說,致力于一類的收藏與研究較易出成績,也較為經濟。然而現在的收藏熱持續升溫,收藏者越來越多,市場上常常是供不應求,專找一類往往空手而回。這就要求收藏者在以一類為主的前提下,兼顧其他,多學幾手,以備將來與收藏者互通有無。
要關健時刻,切莫手軟
工薪階層錢少,平時少買一般的大路貨。一旦看準了檔次高、價值高的稀有之物,要能果斷決策,拍板買下。一旦相遇,切不可猶豫不決,不能在價格上斤斤計較,以至失之交臂遺恨無窮。
其一、非億萬富翁者,如今癡迷收藏明清官窯彩瓷,經常會遇到“紅燈”,即經常會吃進“贗品”。聰慧者應緊急剎車,轉而收藏歷代民窯精品,你的陶瓷收藏之路才有可能走下去。
其二、工薪族收藏者,應該量力而行收藏價廉物美的歷代高古陶瓷器或明清民窯精品,這是古陶瓷收藏正統又寬廣的綠燈通行大道。官窯器歷來都是王公貴族賞玩的,民窯器歷來都是平民百姓使用的,每個人的社會身份不能錯位,除非你是一夜發橫財的暴發戶,想把自己包裝成“偽貴族”。
其三、歷來收藏賞玩古玩者,忌玩新器。但當代已進入古玩今玩交叉收藏賞玩時代,與時俱進,說明社會的開放與進步。但收藏賞玩名人名瓷,僅憑個人興趣愛好賞玩可行,僅作為短線投資品快進快出也可以操作。但如想作為長期收藏,期待升值的收藏品,猶如開車遇到黃燈,轉而瞬間會跳出紅燈,一般較危險。因為當代名人名瓷的價格多為炒家人為炒高價格,根基不穩定,沒經過歷史的檢驗、歲月的沉淀,其價格大多虛高泡沫也。
簡而言之:新世紀后,明清官窯器猶如紅燈藏品,高古民窯器猶如綠燈藏品,當代名人名瓷猶如黃燈藏品。唯有藝高膽大,財大氣粗者敢冒闖紅燈之危疾駛,我們不能不為其擔憂;而平民百姓安全第一者,選擇綠燈通行,我們選擇與其同行;至于有膽無識跟風投資者閃見黃燈即逃離,也屬明智者,但最忌今玩當古玩來玩,今玩藏五十年、一百年后也會變成舊玩、古玩,但我們等得起嗎?
古玩雜項異軍突起
盡管這幾年瓷雜件的價格已經出現明顯上揚的跡象,但比之中國書畫,其市場發展空間無疑要大得多,預計今年藝術品拍賣中的古玩雜項將會異軍突起。
在嶺南地區,古玩雜項盡管剛有些起色,但與北京、香港等地相比,整體價格還低二到三成,因此這一類的藏品明顯處于價值洼地。如近來在雜項板塊大放異彩的犀角杯以及明清黃花梨家具,北方藏家已經開始有大資金介入,而廣東藏家明顯還落后半拍。不過,相信隨著廣東藏家內功的不斷提升,古玩雜項也將越來越引起重視,古玩雜項的后市行情看好,其價格上漲勢頭也會越來越明顯,特別是一些代表廣東傳統工藝特色的精品和珍品,其升值潛力不可估量。
古玩雜項收藏,與其他的大類古玩藝術品一樣,關鍵是鑒賞。鑒和賞是兩個概念,首先是鑒,要先從辨識它的真偽和優劣入手。古玩雜件品類多,涉及的領域比較廣,須掌握多方面知識。辨識雜件的真偽要先從材質、工藝著眼,然后再判斷年代、質量,相比瓷器、書畫、古玉等,其鑒定比較直觀。其次是賞,要選那些料真、工精、型美、年代久的上品,在賞玩過程中不斷上品位、上檔次,這樣一方面體會其中的樂趣,另一方面實現藏品的增值保值。
但是古玩雜項的收藏歷來有相當的難度,因為雜項品類多、范圍廣,真偽鑒別涵蓋面更廣,它除了有年代、款識、作者的真偽外,還得注意材質、工藝的真偽等更多的疑點。
兼顧收藏價值和原創
“上世紀50 年代要是買一幅齊白石或者徐悲鴻的作品,也就是一兩個月的工資,但是現在你能用一兩個月的工資買到大家的作品嗎? ”
劉桐渤對記者表示,“我最近看到一個資料,說中國現在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市場。藝術品以繪畫為主,交易量非常大。”他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風也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潮流,一方面,世界更關注中國,另一方面在中國國內,越來越多的人有一定的資金積累,尤其是企業界,對中國畫的投資不斷加強。
劉桐渤認為, 古董字畫因其稀有性而使其身價倍增, 但是擁有古董字畫的畢竟是少數。現在很多人已經不滿足買一些簡單的繪畫了,開始關注有收藏價值的、原創的藝術作品,尤其是能把當代藝術和中國傳統藝術結合在一起的藝術家的作品,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選中年藝術家的作品
那么,對于工薪階層,該如何選擇藝術作品?
劉桐渤建議:“工薪階層的收入決定了不會有大量資金來買入名貴字畫,所以可以投資一些價格不是特別高,但是自己又很喜歡的作品,尤其是關注一些中年藝術家。你有他的一兩幅作品,也許過二三十年,回報就很可觀了。”
同時,劉桐渤提醒,盡管現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發展勢頭很猛,但還有待于規范相關法規,并建立和完善美術教育制度以及市場機制。
收藏并不以投資為目的
“人人都能消費藝術”是宮津大輔的收藏理念。宮津大輔是東京一家公關公司的職員,他用工薪族的收入介入收藏,在過去的17年間,一共花了3000萬日圓(約200萬人民幣)購入約300件作品,其中不乏蔡國強、草間彌生、奈良美智、阮初芝淳、楊福東等國際級藝術家作品。
宮津大輔認為,人人都可以收藏,選擇一扇開啟自己收藏生涯的大門是工薪族收藏的第一步。宮津大輔買入的第一件作品是草間彌生的《無限的點》,那是在1994年,草間彌生作品的價格還不高。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宮津大輔所擁有的草間彌生的作品就達到了10件之多,作品橫跨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如今,草間彌生已被譽為日本知名藝術家,作品常常刷新世界拍賣紀錄。草間彌生曾評價宮津大輔:“他對藝術的熱愛始終如一的態度,讓我不禁肅然起敬。”
工薪族的收藏并不是以投資為目的,這是宮津大輔多年來收藏的心得。他建議工薪族,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的作品,這樣才能有興趣、有期待尋找他們的下一件藝術品。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