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市面上很多明清時期的家具都有精美的雕花

被估價一千萬元的花梨木組合柜
相信看到這個新聞的我們都會激動的問問爸媽有沒有奶奶或者媽媽的老式陪嫁家具,也許它價值不菲。說真的,很多家庭奶奶或者媽媽那一輩都是有嫁妝,很多都是老式家具。我們來看看一些老式家具。


床是古代富家女子嫁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親朋好友的往來中,女眷們常在女主人房間里坐床沿邊談家常。這些床的樣式常常可以看到老家的長輩還在用著,年輕人睡在上面還會被上面雕刻的花紋所吸引住。這些床如果木質上乘,花紋精雕細琢,保存良好,相信一定會值不少錢。


考慮到女性梳妝打扮的需要,梳妝臺是陪嫁清單中的重要成員。中國有個成語,叫做“器以藏禮”,這些奶奶輩的古舊家具本就承載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婚嫁禮儀。女兒出嫁,父母陪送嫁妝,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慣常做法。作為父母的,總想著女兒要出嫁了,要獨立成家了,不能讓她在男方親友、妯娌前失了臉面,讓人看不起,因此,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在嫁妝上豐豐富富地陪送一番,讓女兒風光體面地嫁出去。在清代,富裕之家的嫁妝,從衣服、首飾、家具、器皿到土地、宅院、奴仆、金銀,無所不包,而家庭情況稍差一點的人家,除了衣物首飾外,還會陪送“鏡臺、箱篋、被褥”之類的生活用具。即使是清貧人家,也有“銀簪、耳環、戒指、衣裙”寥寥數件。


樟木箱,也叫女兒箱,曾是姑娘們出嫁必備的嫁妝。對于傳統嫁妝不光要豐厚,實用性也得具備,因此,家具在婚嫁器物中自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今天從大量的影視劇和小說中可以了解到,定親之后父母就要開始為女兒張羅嫁妝,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有的父母會選擇高級點的硬木如花梨、紫檀等打造成套的木器家具,有條案、八仙桌、花籃椅、方凳、聯三柜、櫥柜、大柜、躺箱、穿衣鏡、箱子、匣子等,次之的也會用到胡桃木、榆木、楸木等。這些家具都是成親時隨嫁妝帶走的,往往是新娘娘家地位、財富和自己身份的一種象征。所以,在較貧困的家庭,也要用四只或兩只箱子,四只或兩只匣子陪嫁,用來裝置新娘的衣物、什物。可見,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
這些大件或小件的陪嫁家具承載了精湛的工藝美術價值和深厚的歷史人文價值,無疑成為了一筆留傳后世子孫的財富。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