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七成以上擁有億萬資產的高凈值人群都熱衷于收藏,國內頂級富豪們也都是藝術收藏的狂熱愛好者。金錢結出的果實,總是格外引人矚目,尤其是金錢和藝術結合之時。金融危機之后,大批的企業家進入收藏領域,溫州財團、民企老板、金融大鱷、房地產商人,一再地成為各種拍賣會的“高端玩家”。短短幾年之間,就制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拍賣神話。有需求就有市場,億元書畫時代,富豪和企業家們對于藝術品的需求究竟又來自何處呢?
富豪們的財富焦慮
中國開放30多年間迅速暴富的億元富豪、十億富豪,乃至百億千億富豪數量在急速增長,對于他們來說,財富增長的同時,更多和“原罪”相關的命題也在發酵,更重要的是,企業家們盡管獲得了財富,但也有隨時都會失去的風險,許許多多不正當和看似正當的理由,都能讓他們的財富消失,重回起點。

所以,安全感永遠都是企業家們最缺乏的,不論是移民潮,還是投資藝術品潮流,其實都是追逐安全感之下的產物,它們的背后,映射的都是企業家的財富焦慮。
有人提出,大多數富豪購買藝術品的第一目的,并非因為藝術本身,而是為了抵御市場的風險,包括通脹在內的許許多多可預測與不可預測的風險。這些 內地的富豪們,往往不顯山露水,在藝術品拍賣的世界,他們常常隱忍不發,但每發一次,卻大多都能中的。而且,從最開始的個人行為,已經逐漸發展成規模化的資本運作。

拍賣會上“富人游戲”的秘密,正在于悄無聲息的隱藏財產。一幅一億的書畫,不論是放在個人的收藏室里,還是放在企業的博物館里, 都從流動資產變成了固定資產,年年都會折舊,現行的稅法并無藝術品的規定,更多時候,計算在“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工具”中,折舊年限5年,五年后,1億的資產“合法”消失不見。
NO!隱藏財產說法太片面
藝術品資產化是國家戰略,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支撐。對于企業來說,資金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投資藝術品收藏是一種企業多渠道投資的思維模式。從近20年國內投資市場來看,藝術品珍稀真品的回報率要遠高于股票、房產以及貴金屬等,因此,企業家會將一部分資金用來做藝術品投資,分擔通脹風險和投資風險。
藝術品的價值在中國具有綜合性的特征,從過去比較單純的喜歡、欣賞型已經轉變為財富管理,兼顧了增值保值、資產質押,金融工具、企業宣傳等功能。藝術品是資產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消費的終極。人民幣貶值、遺產稅方案、銀行賬戶管理收緊等因素疊加而來,藝術品成為了避風港。當市場出現更多的劉益謙、王健林、王中軍時,這種趨勢就是向上的。

國外已經有大量的企業介入藝術品的收藏,中國的藝術品收藏,由企業家的個人行為變成企業行為,這是藝術市場發展的必然,也是文化產業、文化資產發展的必然。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