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過去幾周全球金融市場氣候惡劣,但事實證明,即便如此,愿意將大把金錢投注在畢加索身上的買家仍大有人在,在對2018年全球高端藝術品市場的第一次考驗中,蘇富比順利過關。

這件倫敦拍賣季的焦點作品拍前估價為3600萬英鎊,當晚在以3200萬英鎊起拍后,旋即吸引了5位以上的電話及現場買家跟進,其中也包括香港蘇富比現代藝術主管張嘉珍電話中的亞洲買家。
在拍前的3站全球巡展中,蘇富比特意將首展安排在香港,其后是臺北,足見對亞洲潛在買家的重視,而倫敦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部晚拍主管 Thomas Bompard 也認為“畢加索是亞洲收藏家愿望清單中的頭號目標。”

在激烈的競價的中,這位亞洲買家雖然每次的加價幅度僅為20萬英鎊(最小競價階梯),但耐心十足,一路從3900萬英鎊跟隨至“前一口”的4370萬英鎊。最后,《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被另一位電話買家以4400英鎊競得(加傭金4982.7萬英鎊),后經彭博社報道,買家為藝術咨詢公司古爾·約翰斯(Gurr Johns)。

這件出自畢加索家族珍藏的《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創作于1937年,同年畢加索還創作了其生涯代表作《格爾尼卡》以及《哭泣的女人》,堪稱畢加索的巔峰時期。如其名所示,作品描繪了畢加索的“金發繆斯”瑪莉·德雷莎,然而不同于1932年初遇德雷莎時的《夢》那般激情洋溢,這幅畫生動地展示畢加索在隨后五年間的情感轉折。畫面中人物后另一個人的剪影,暗示了畢加索的新情人——瑪爾的介入,充分反映重疊與矛盾的狀態。如畢加索所說:“若女主角看到自己正要從畫作中離開,她一定會感到非常痛苦。”

巧合的是,在不久后的3月8日,泰特現代(Tate modern)也將舉辦畢加索盛大的回顧展《畢加索1932 –愛情,名望, 悲劇》,起點正是以畢加索與德雷莎相遇的1932年,而此次拍賣的《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作為一段感情,同時也是畢加索創作風格走向轉折的證據,與泰特的展覽形成了首尾呼應,無形中也加重了其價值。從拍賣結果看,此次拍賣已經讓《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女子(瑪莉·德雷莎·沃特)》成為畢加索十大最高拍賣成交價作品之一。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