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 旅游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旅游作為一種休閑活動,不僅可以緩解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使人心情愉悅,身心得到放松,還能陶冶情操,豐富見識,開闊眼界,強健體魄。針對社會整體而言,旅游業也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地區都在圍繞旅游做文章,既直接帶動了當地住宿、餐飲、農副產品業的發展,又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同時交通運輸業、加工業、園林業等產業也得到了間接發展。在旅游經濟日益活躍的背景下,收藏業也可以和旅游
業相融合,創造新的商機。游客前往一個地方旅游,除了游覽自然風光、品嘗美食,旅途結束時往往也會購買一些紀念品,作為旅行的記憶。尤其是以歷史人文景觀為主的景點,游客購買具有當代特色紀念品的需求更為強烈。

因此,具體到收藏 + 旅游方面,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雙方合作模式,即博物館通過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推廣、宣傳自己的藏品,吸引游客。還有一種方式更為直觀,通過制作旅游、紀實類的電視節目,介紹博物館和收藏館、收藏家等,發掘藏品的歷史、制作、來源等背后的故事, 激發節目觀眾對收藏的興趣。
這種融合方式主要有幾大優勢:
優勢一,有利于文化的傳播。
旅游是游客動態感受文化的過程,而收藏則是收藏者對靜態文化的吸納。藏品所呈現的外在形態,可以吸引旅游者深入了解藏品的內在含義。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將收藏與旅游相結合,用旅游的形式去傳遞這些多姿多彩的內容,更能凸顯藏品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收藏的價值。
例如畫作的收藏,歐洲一些國家,比如法國、意大利畫家的作品,就一直為收藏界所熱捧。有些作品不僅代表了某個流派,有著獨特的欣賞價值和美感,更反映了時代背景下特殊的文化背景。
同樣,當我們去故宮旅游,往往被其復雜、精巧、龐大的建筑藝術所折服,這個建筑群也是過去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是民眾窺探皇家生活的一個窗口。在旅游過程中,游客一般會購買具有故宮特色的紀念品,這種收藏行為既是一種紀念,也是一種對故宮文化更加深入理解的方式。
優勢二,形成聚合效應。
收藏 + 旅游,看似是兩個相關性不大的行業融合,但如果深入探尋二者之間的關系,尋找旅游業與收藏業之間的爆發點,就不難發現其共鳴點。例如出版旅游與收藏相結合的書籍,讓讀者在旅游過程中發現收藏的樂趣,或者在收藏過程中感受到旅行的放松。在旅游節目遍地開花的現狀下,推出具有特色的收藏+ 旅游節目,或者做藏品展示與旅游的主題活動,都是對旅游夜業與收藏業不錯的探索。但是上述幾種方式還停留在收藏 + 旅游融合的表層, 更進一步的融合需要發掘更深層次的需求。
旅游與收藏的融合,還會出現更加多元化的前景,在自媒體和社交網絡飛速發展的今天,未來跨界的發展難以預測。但可以知道的是,二者的融合不可能停留在今天傳統的層面,人類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個行業會有更廣闊的發展。
收藏 + 私人定制
近年來,隨著個性化需求的加大,私人定制逐漸在各個行業推廣開來。過去“一對一”的定制主要集中在服裝、首飾等物質消費性行業。現在,其他新興行業也出現了私人定制的需求,比如針對客戶需求的藝術品定制。在藝術家集中以及收藏市場活躍的城市,服務于私人定制的畫廊、藝廊等悄然出現。這些機構按照客戶要求,與藝術家與收藏家合作,提供書畫、雕塑、瓷器等的定制。作為一個新生市場,其發展前景尚不明朗,而這種按需定制,是否會與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創作發生沖突,是否具有收藏的價值,以及價值的變化如何,都是難以預測的。
從被動消費走向主動消費
藝術品的定制由來已久。在外交事務中,一些具有國家特色的藝術品經常被作為外事活動的國禮。2017 年 5 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由北京工 美集團設計的《絲路綻放》雕漆賞盤、《共襄盛事》景泰藍賞瓶、《和合寶鼎》琺瑯器、《和合之美》捧盒套裝、《夢和天下》首飾盒套裝以及《和韻》捧盒共六件禮品,作為國禮贈送給了前來參會的領導人及家屬。過去,齊白石、李可染、黃永玉等著名藝術家也都參與過國禮的定制。篆刻藝術家韓天衡也曾為 2001 年上海APEC 會議參會領導人制作印章,作為會議的國禮。除了外交需求,很多具有實力的企業、公司、機構,也都有藝術品定制的需求,以達到宣傳企業文化、吸引客戶的目的。一些高級酒店、集團總部, 也曾選擇定制壁畫或雕塑,以提升企業外在形象。
初級收藏者一般都是面對藏品,直接接觸藝術家的機會少之又少,更不用說與藝術家直接進行溝通交流。且藝術家不一定喜歡與普通的收藏者接觸,更難以聽取普通收藏者的需求去進行創作。普通收藏者在面對藏品時,只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去感受藝術品所表達的內涵,被動接受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和審美,不能將自己的個性和理念融入其中。
普通收藏者與藝術家之間缺乏溝通的情形下,一些提供藝術品定制中介服務的機構開始出現。他們一方面收集藝術家的資料,研究藝術家的創作方向,制作成藝術家名錄;另一方面,與收藏家交流,將收藏家的需求反饋給藝術家,經過與雙方的商榷,制訂創作方案,最后由藝術家以藝術品的形式將收藏家的需求呈現出來。
此外,收藏家的需求可能是抽象的、非專業的,即便直接與藝術家溝通也會出現交流不暢的情形,但通過中介轉述,則可能更為準確地表達雙方的意思,促進定制創作方案的進行。除了創作,價格的確定、運輸等事宜,通過中介機構進行更為簡單便捷,既避免了浪費藝術家創作的精力,對收藏家而言也更為安全。
藝術品市場包羅萬象,如書畫、瓷器、雕塑等,但不是所有種類都適合于定制,卻依然大有市場。過去,收藏家或者消費者對于藝術品只能是被動接受,因為私人定制,他們成了藝術創作的參與者,能夠在藝術品中將自己的理念直接展現出來。比如,一個人在旅行過程中所拍攝的自然風光照片,如果單純將尺寸擴大,不僅受照相設備像素的限制,而且欣賞價值不高,如果繪制成油畫,裝飾功能和收藏價值都能得到提升。
私人定制,除了藝術手法的表達外,還需要對定制者的目的、想法等加以研究,定制者實際上也是消費者。在現今收藏熱度居高不下的情形下,私人定制該何去何從,就需要深刻把握定制者的心理。有的人可能是跟風定制,而在一些經濟實力較強又有藝術想法的人群中,他們有定制的需要則是出于對藝術的喜歡,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也是私人定制的發展前景所在。
定制藝術品價格區間較大
在照相機沒有問世的時代,有專門從事為貴族或者宮廷繪制肖像的畫家。
例如,19 世紀中期德國學院藝術派畫家弗朗茲·克薩韋爾·溫特哈爾特,他為當時歐洲皇室繪制的《拿破侖三世皇后和眾宮女》《奧地利皇后伊麗莎白》《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夫人像 》《瑪麗亞·費歐多洛夫娜皇后肖像》等作品,均屬于私人定制,這些作品的價值也為后世所認可。
在中國古代,宮廷中同樣設有畫院,這個機構承擔著為皇帝收集整理繪畫、培養畫師、繪制創作等職能,著名人物畫作《韓熙載夜宴圖》《重屏會棋圖》《勘書圖》的作者顧閎中、周文矩、王齊翰,均是出自畫院。畫院制度在宋徽宗時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并為后世所沿襲。此后,畫院定制逐漸走出皇室,民間出現了定制作品。
在個性化需要不斷增強的今天,藝術品的發展也需要拓展新的領域。藝術家的創作在自成一派的前提下,難免會出現困境,囿于自己固有的風格,可能難以出現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但是與定制者思維的碰撞,則可能打破這種窠臼,獲得新的創作理念。
私人定制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那就是價格。價格的高低,對藝術家的選擇、作品的尺寸都有直接的影響。當然,價格也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定制者的理念、投資眼光、藝術家的選擇對私人定制也均有影響。
有名氣的藝術家對定制的價格一般都諱莫如深,究其原因:一是他們怕定制品價格影響到自己其他作品的市場價;二是定制藝術品一般受內容、題材、尺寸和客戶的需求影響較大,不同的客戶要求不同,所付出的精力也必然存在差別。并且定制品因為其特定的內容或者意義,也無法在價格和價值上與市場上流通的一般藝術品相比較。此外,一些有名氣的藝術家甚至不愿意承接私人定制的工作,即使有人愿意接,大部分也是小范圍不公開,他們忌諱有人拿價格做文章,或者與其他藝術家進行比較。私人定制付出的精力也比一般的作品要多得多,對藝術家的創作能力也是一種考驗。
升值空間尚不確定
上文說過,私人定制的藝術品一般帶有定制者強烈的個人特色或者喜好,這類作品如果進入市場,是否能與普通的藝術品一樣能夠保值、增值,還是個未知數。不過有一種特殊的定制品,歷來為收藏界所熱捧,價格也不斷攀升,那就是國禮。這類藝術品因為其特殊的意義、精良的制作, 在問世后往往為創作者帶來巨大聲譽,其他作品也受到各界的關注。
例如,畫家劉令華的作品《世紀玫瑰圖》被選為 2001年 APEC 會議布展的作品。該畫作中 21 朵盛開的玫瑰既象征 21 世紀,同時也代表 21 個經濟體參與的盛會。此后,劉令華的身價大增,作品價格也躋身奢侈品行列。該幅作品在展覽會上標價高達 3000 萬元,而他創作的以傳統戲劇人物形象為主體的《大唐貴妃》和《霸王別姬》畫作,其中一幅被日本買家以 800 萬元的價格購得。
雖然有了畫家劉令華成功的先例,但是私人定制藝術品的收藏價值還有待市場和歷史的考驗。一方面,私人定制藝術品為個人或者機構專屬,具有很強的個體屬性,甚至表達了定制者獨特的喜好和特定的價值,但對其他人而言并沒有特殊的含義,因此很難有大的升值空間,除非是大師級藝術品。定制藝術品的價值受藝術家自身原因影響也較大,如果是在藝術家早期進行的定制,在藝術家負盛名后價格一般會上漲。如果藝術家身價大跌,則藝術品價格也可能受到影響。此外,藝術品定制剛剛起步,無論是中介機構還是定制雙方,對整個過程以及市場的認識還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也需要長時間的嘗試和發展。當然,作為一種新生行業,藝術品定制也為不少的私人定制藝術品機構所看好。定制類作品因為糅合了藝術家的風格和收藏家的審美,在未來還是有很大的升值空間,甚至這類藝術品的升值空間會超過藝術家的其他作品。但是,有的藝術品定制機構也表達了他們的擔心,市場上出現了一些魚目混珠的定制機構,打著“私人定制”的幌子進行炒作,實際上卻破壞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私人定制藝術品,對收藏家而言,開創了一種新的收藏模式,增加了收藏家對藏品的興趣,增進了其對藝術的理解,也融合了他自己的審美和感情;對藝術家而言,拓寬了他的創作思路,增加了收入來源;對整個行業而言,搭建了收藏家和藝術家溝通的橋梁,為從業者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收藏 + 衍生品
現在有很多游戲、動漫周邊產品被粉絲所熱捧,絕版、限量版產品的價格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公司和資金投入于此,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動漫業、游戲業可以開發衍生品,收藏業同樣也可以開發衍生品,其優勢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衍生品的開發增加了市場效應。一個火熱 IP 在公眾視野中的熱度只能持續一段時間,但是如果開發了對應的衍生品,必然會吸引粉絲的關注,客觀上拉長了IP 的周期。
二是衍生品市場前景良好。據統計,日本動漫市場的衍生品每年有高達兩萬億日元的產值,并且每 10 部動漫就有 6 部會推出衍生品,以吸引粉絲,而我國 10 部動漫中僅有 2 部會推出衍生品,隨著受眾群體的擴大,衍生品市場必然會有一個井噴式的發展。
三是衍生品市場的開發投入較少。單就一個游戲或者動漫而言,在獲得授權后,開發衍生品只需要一次的設計、開發投入,以后再生產均不需要再次投入設計等費用,也不需要重新設計。因為利用周期長,成本較低,持續的銷售便能獲得可觀的利潤。
四是相比其他產業衍生品的利潤要高。隨著粉絲的增加,衍生品銷量增加后其產品價值也不會貶值,反而會不斷升值。借助衍生品,可以開發類型式的實體產業,比如帶有游戲特色的餐廳、旅游小鎮、真人實景游戲,等等。
收藏同樣也可以借助衍生品,幫助企業家發現新的商機,在收藏的同時,增加投資機會,實現更多盈利。

上文所講述的收藏 + 主題公園、收藏 + 虛擬數字化博物館、收藏 + 旅游、收藏 + 私人定制、收藏 + 衍生品的跨界模式,僅僅是企業利用收藏實現盈利的一部分模式。這些模式有的已經在國內外獲得了市場檢驗,開始投入實踐,有的還處于探索階段,但是也不失為一種未來企業收藏的參考方向。社交網絡日益發達、信息溝通日漸無距離的時代,還會有更多的收藏方式可供企業選擇,為企業創造更多盈利。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