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園林博物館,“壇廟擷英”展,兩位游客從“金交椅”前走過。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乾隆“萬世法戒之寶”玉璽。新京報記者 薛珺 攝
據了解,北京九壇八廟曾是明清兩朝的帝都標志,本次展覽薈萃了天壇、地壇、日壇、太廟、歷代帝王廟等皇家壇廟祭器精品,實物展陳包括與祭祀相關的禮器、樂器、服飾、典禮陳設,以及佛造像、金冊、書畫等珍貴文物。其中,乾隆玉璽、清鍍金銀質滿文金冊等珍品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天壇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150多件天壇文物集中展出在以前是沒有過的。此次展覽也是觀眾一窺天壇文物的好機會,特別是天壇的祭祀禮器等文物很有特色,勾畫出中國祭祀制度禮儀發展演變的歷史輪廓。
據悉,此次展覽將在中國園林博物館內持續展出至6月5日。
對話
天壇北神廚修繕將陳列文物
此次展出的150件珍貴藏品或精美,或質樸,為何在此次大規模展出?昨日,天壇公園園長楊曉東表示,天壇展陳面積有限,一些文物才未能露面,目前天壇北神廚古建群正在修繕,今后將用于文物展陳。
新京報:為什么很多文物以前沒展出過?
楊曉東:由于天壇公園展陳面積有限,因此有一些文物一直被藏于庫房中保存,未能與游客見面。
新京報:天壇公園是否有擴大展陳的計劃?
楊曉東:目前我們正在修繕北神廚古建群,修繕完畢后,三個大殿都將用于文物展陳,屆時更多天壇文物都可以與游客見面。預計在兩年內完成修繕、布展。
新京報:目前天壇公園外的居民樓拆遷進展如何?此前東城區相關領導曾表示,拆遷后可考慮建設四合院,你怎么看?
楊曉東:在東城區政府的工作下,目前拆遷騰退工作正在進行中。我認為完成騰退后,還是應該恢復歷史上天壇外壇的壇域狀況,而不是新建四合院,以實現對天壇的完整保護。
亮點
1.皇帝“金交椅”可折疊
此次展覽中,有兩把龍椅格外引人注意。其中一把呈深紅色,椅背、扶手處共雕刻了14個龍頭。龍首神情生動,龍椅遍布云紋,仿佛這十幾條神龍在云中時隱時現。
這把龍椅的奇特之處在于14條神龍的龍首都是朝向座位,有游客看了之后不禁問,“這要是坐上去不會覺得扎嗎?”天壇公園文物科武科長介紹,這把龍椅并非是活人坐的,而是用于供奉祖先牌位,代表皇帝死后也可以坐龍椅。
另外一把龍椅叫做“金交椅”,呈金黃色,由楠木制成。武科長說,這其實是一把折疊椅,皇帝出行時由隨從帶著,皇帝走累了之后打開了就坐。這把金交椅的椅座有一些破損,邊上已經開裂。武科長表示,這屬于正常的遺留痕跡。
據介紹,折疊的龍椅很罕見,而其材質、做工也絲毫不差。楠木在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金黃色的光澤,有一種歷史的厚重感。
2.珍貴古樂器待“復活”
皇帝祭祀中,樂工會演奏禮樂。此次《壇廟擷英》文物展就展出了多件古樂器,如鐘、磬、敔(讀“語”),以及祭祀樂舞服飾。
一個近似于曲尺形狀的“磬”,刻有二龍戲珠圖案,那個“珠子”就是穿繩的圓洞。磬身還刻著規整的文字。
磬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從“黃帝使伶倫造磬”以來,單個的磬,作為氏族“鳴以聚眾”的信號樂器;編磬則是在宗廟祭祀、宗族盛宴等大典時與編鐘一起合奏。
而多件祭祀樂舞服飾也在展覽中亮相。這些古代的戲服,顏色華麗鮮艷,多以紅色為主色調,設計簡潔,有一種古樸的美感。
目前天壇公園的神樂署演奏的中和韶樂已經能夠將這些古代樂器“復活”,讓生活在當代的人聆聽古代傳來的祭祀禮樂。
3.乾隆玉璽“神獸”成謎
此次展覽中,乾隆玉璽“萬世法戒之寶”無疑是一大亮點。乾隆皇帝一生刻印很多,這一方印是專門用于祭祀使用的。“印上刻著‘萬世法戒之寶’,表達對祖先的恭敬,對自我欲望的克制。”天壇公園文物科馬科長說。
這方印由碧玉雕刻而成,通體呈深綠色,上面盤踞著一只神獸。馬科長介紹,印上肯定是一種吉獸,但是是哪種現在還不太清楚。
這方“萬世法戒之寶”玉璽采用陽文(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圖案),字體古樸端莊,暗合了敬畏上蒼、祭祀祖先的用意。
據悉,乾隆玉璽堪稱“國寶”,價值自然不菲。據媒體公開報道,2009年,乾隆另一玉璽“八徴耄念之寶”被倫敦蘇富比拍賣行以折合人民幣4000萬元左右拍出。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