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磅礴的山水畫、逼真剔透的花果國畫、行云流水的書法作品......這些作品都出自于在書畫界只能稱得上“小字輩”的王印權之手。
◆ 獨 家 專 訪 ◆

企業家收藏網對王印權先生進行獨家專訪
出生于上世紀60年代中期的王印權“生不逢時”,一場史無前列的文化浩劫斷送了無數理想之士的“書畫夢”。盡管如此,少時有夢的王印權卻能在艱難的環境中尋覓發展路徑,正如他的筆名“引泉”——嶙峋的山巒中也能引出一泓清泉。

1965 年王印權出生在南京,從記事起,他耳濡目染的就是大字報、宣傳畫等銘刻著“革命”印記的產物。但這些絲毫沒有影響到幼年王印權的追夢之旅:抄寫大字報練出了書法,臨摹宣傳畫打下了國畫的基礎,總有一種途徑讓王印權揮灑才能。

那個年代的南京是全國中國畫的中心,王印權的書畫才能被新安畫風傳人董伯先生賞識,招至門下。董伯先生能詩善畫,金陵老人之一,抗戰前有幸得汪采白先生教誨,讀習山水喜得畫意。投入董伯先生門下后,王印權饑渴的求知欲得到了滿足。在董伯先生的教誨下,王印權懂得了,江南山水畫絕不拘泥于小橋流水,民宅小居,她是中國山水畫中文化山水的發源之地;同樣,北方的大山大景,也不比南方的崇山峻嶺,變幻無窮。當今時代,能潛心作畫的,默默探尋畫境的,并不是千軍萬馬,而是能夠甘愿苦行磨練意志的少者后生。中國畫山水要畫的詩情入境,也是要修心養性苦行磨志的。

在董伯先生那里,王印權的書畫入門了,并師承了老師的人品和畫品。

時光如白駒過隙。當動亂的年代不復存在,王印權也長成了翩翩少年,由于扎實的書畫功底,他如愿考上了南京曉莊師范,受業于劉元,李婉,羅中基,范保文,莊宏醒,楊羅丹,王向友,管策等藝術老師,美術的系統學習,奠定了他繪畫的中西技藝的基礎。
近四十年的研習,他的山水繪畫意識,已是與眾不同。自己寫詩句,張張不同,張張求變。“線條為畫之精骨,著色暈染墨水韻,點點勾勾立畫境,筆筆畫畫相對比”。這些題畫之句,都是他自己體會畫法的感悟。


讀王印權山水畫,有時隱時現之變,不同時間有不同感覺,且有鳥在飛,波在動的感覺,其設色山水畫,看似不平的凸凹之山林,靜中見生息,簡中看厚韻。生長在江南地域,文化之文明之源,華夏之六朝風情,也正是學習與創作的磁場。
畢業后王印權成為一名教師,他珍惜教書育人的機會,教學相長,擅用勾線起筆,之源秦漢之書,皴,擦,點,染,揉。以畫集層次見蒼然,以有法逐漸而無拘,清淡處見筆墨,濃厚時看筆潤。他自律道:“醉與山嶺同晨曦,恐有畫尺不入境”。

他認為,教書育人更應教誨自己。如今,他以后起之秀的姿態活躍在書畫領域。身兼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理事,南京行知書畫院秘書長,南京六朝山水畫院秘書長,南京市長江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山水畫畫家等多重身份和職務。

相關鏈接:
王印權:1965 年5 月22 日生于南京,祖籍山東瑯琊王氏。早年拜新安畫派傳人董伯先生學習國畫,1984年7 月畢業于南京曉莊師范美術專業。同年從事美術教育教師工作。1988 年后從事美術創作及藝術展覽展示活動工作。
曾組織并策劃過江蘇當代藝術家的多次藝術畫展活動,2003 年組織首屆全國傅抱石獎國畫展,首屆全國林散之獎書法展覽。以及2007 年首屆徐悲鴻獎全國國畫大展。擔任江蘇省徐悲鴻研究會副秘書長。2006 年擔任江蘇四明山莊教育培訓部資深教師,兼《江蘇書畫》報執行副主編,2007年任徐悲鴻研究會會報《藝術研究》執行主編。
王印權的山水畫受明代王履華山圖影響很深,后得新安畫派王采白的畫風影響以及金陵古今文脈畫風的影響,四十年來擅用勾線起筆,皴,擦,點,染,揉。以層次見蒼然,以有法而無拘,清淡處見筆墨濃厚時看潤色,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畫品。
獲獎情況:
獲獎情況:
1986 年參加全國文化館“六大古都”中國畫聯展。
1995 年組織江蘇現代油畫“架上繪畫”展
2003 年參加全國百名書畫名家展,作品山水獲金獎,并獲《全國名家百杰名人》獎。
2004 年參加全國《廬山杯全國書畫展》,作品瀑布獲優秀作品獎。
2004 年參加全國“麗山杯中國畫”大獎賽活動中,作品山水獲金獎。
2005 年參加全國“長江杯”書畫大獎賽中,作品山水畫獲金獎。
2006 年參加江蘇“鄭和下西洋”紀念展中,作品山水獲二等獎。
2008 年參加全國《中國電影百年紀念中國畫大展》,作品獲一等獎。
2010 年參加全國第二屆群眾文化藝術館繪畫展,山水畫作品獲優秀作品獎。
2013 年12 月參加上海海上書畫院首次竹片藝術展。
2013 年12 月2014 年王印權山水畫作品展巡回展在南京湯山湯城匯藝術中心首展。
2014 年3 月王印權花果國畫展在南京展出。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