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唐這個名字最初是以作家的身份進入大眾視野的,在他十余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的多部長篇小說被影視改編播出。
但馮唐的斜桿人生遠不止于文學上的造詣,他不僅是醫(yī)學博士,本職工作是是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還是一位玉器收藏家。
一座古典的宅子
馮唐成名之初,連帶著他的小四合院也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從流出的照片來看,他對居住的并沒有太多的要求,但卻處處流露出一種古樸的氣息。

朱護門高墻下的四合院,有許多帶有年歲的事物,客廳的家具都是榫卯結(jié)構(gòu),書房里的書桌和椅子也都是明清風格,這種中式的結(jié)構(gòu)看上去很莊重,但適合修身和寫作。

在他看來:“人不會永遠活著,但木頭可以。它們被做成桌子,做成凳子,壓成紙,制成琴,穿成串,陪你見了許多風景和姑娘,我們對木的愛,就是我們對生活的愛。”

每種木材,都天賦異稟。所以對于木,我們把坦蕩的做成面,把曲折的制成柄,把光滑的磨出紋理,把多疤的雕成龍鳳。

他在這座小房子里面吃飯、喝茶、看書、寫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是比什么都暢快淋漓。

他說道:“我需要有一個空間,這個空間一定要是我的,別人不能碰,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所在,就像一個充電室,不用特別大,但是一定是我能把我的小東西擺在里面的。可能過去就是一個抽屜,后來變成一張床,再后來就是一間房,現(xiàn)在就變成是一套房子,別的我可以再給別人買、再給別人租,但在我的“洞穴”里,我不用太顧及別人的想法,我自己說了算就好。”
拜師艾丹
在談到怎么和玉結(jié)緣時,馮唐笑道:“這事兒跟喝酒有關——人喝多了看什么都好看。”
“03年,有一次我跟艾丹吃飯,艾丹是個玉器專家,他給我看了一對兒玉制的手鐲,據(jù)說是清中期的玉。當時我對玉一竅不通,可是喝酒喝高了,在燈底下瞧著這件東西越看越好看。正巧我太太快過生日了,我就花了八千塊錢把這對玉鐲給買了,送給她做生日禮物。”

說到馮唐和艾丹倆文化人的相識卻是因為喝酒,馮唐透露,認識艾丹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艾丹將我灌翻片了,我自己各種打電話求救,甚至讓同事幫我洗胃。”
酷愛飲酒的艾丹也是一名古董鑒定師,喜愛收藏高古玉器,偏愛宋瓷。在北京古董界,可謂一雙火眼金睛,道行深不可測。而馮唐也在艾丹身上學到不少,并自稱艾丹的徒弟。

馮唐接著說:“后來,有兩件事兒讓我對玉真正產(chǎn)生了興趣。”
“第一件是艾丹帶我逛了一趟北京的古玩城,在那兒看了不少玉。那次我發(fā)現(xiàn)玉器收藏這個行當非常神秘,非常有意思,因為里面有不少欺詐的成分。比如,一個賣玉的跟你說某塊玉是明朝的,這塊玉沒有商標、沒有注冊、沒有質(zhì)檢,你怎么確定它到底是不是明朝的呢?你怎么判斷賣主是不是在騙人?要是他本人在買進這塊玉的時候就看走了眼呢?所以這里面特別考驗人的眼力。我當時感覺如果能在這方面成為高手應該是件很牛的事兒。”

“第二件讓真正我喜歡上玉的事兒是我看了一本書——英國人杰西卡•羅森寫的《中國古玉》。艾丹有這本書的英文版,他知道我能讀英文書,就把它送給了我。我從這本書里學到不少關于玉的知識。比如,書里提到,從沒有文字記錄的史前時代直到清朝,中國每個歷史時期都有用玉的記錄,從來沒有間斷過,而且每個朝代的玉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讀了這本書,我發(fā)現(xiàn)玉是一種可以用來研究不同時代人的精神、審美、生活狀態(tài)和思維方式的很好的媒體,而且在這方面很難找到其它更好的介質(zhì)。比起玉,家具和瓷器最早只能追溯到宋朝,青銅器雖然出現(xiàn)得更早一些,可是到了漢代以后就很少被廣泛使用。另一方面,這本書讓我發(fā)現(xiàn)玉器的風格和不同時代的文字風格有緊密的呼應。我喜歡讀古人的文字,可是如果只看文字,沒有實物的參照,總讓人覺得‘紙上得來終覺淺’,而玉器提供了一種實物的參照。這些東西讓我覺得研究玉非常有意思。”
玉的千般好處
對于在如此品類繁多的古玩中,為何獨獨挑中玉,馮唐也有自己的想法。

“因為玉有很多好處。除了剛才說的那幾點,其實比起其它的收藏品玉還有幾個優(yōu)勢。首先,玉的體積小,便于攜帶,這比瓷器、青銅器之類要方便得多,而且在海關過境時警報器從來不響,這對于我這個經(jīng)常在香港和國外跑來跑去的人很方便。在投資價值方面,玉的升值性非常好。”

“玉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傳說可以防災辟邪,當然這里面有些迷信的成分。另外,收藏玉器也特別適合文人、知識分子的氣質(zhì)。古人有句話叫‘君子比德于玉’,認為玉有‘六德’:溫、潤、結(jié)、細、凝、膩,正好對應了君子的六德:仁、厚、禮、義、智、信。從古代起很多文人都喜歡在身邊佩戴一塊玉。玉不張揚,表面看去并不扎眼,需要細細品味才能欣賞到它的妙處,這種風格很能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氣質(zhì)。”

“除此之外,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它能給人提供一種觸覺上的享受。玉大多很光滑,觸覺非常好。收藏玉的人都喜歡不斷撫摸身邊的玉器,這不但能讓玉變得更加光滑溫潤,還能起到“安心”的作用。人其實是有“觸摸”的需要的,好多藏玉的人身邊永遠要有一塊玉時常拿出來撫摸,這樣才能心定。我自己的包上系著一塊玉,在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比如會議的間隙,就會把它拿在手上撫摸,這樣就能讓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馮唐對古玉的熱愛是發(fā)自心底的,在節(jié)目時,他聊到古董收藏的樂趣在于去偽存真、神交古人。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做“用文字打敗時間”。馮唐雜文集《活著活著就老了》就有一篇談玉的文章,題目叫《人活不過手上那塊玉》。
在那篇文章里馮唐寫道:“不朽有誘惑,立德立功立言有難度,所以,潛意識驅(qū)動人們熱愛收藏。老的東西,流到今天,相對于時間,相對于朝向不朽的卑微的努力,才是對的東西……姑娘不會不朽,記憶會不朽。還是玉好,不朽不爛,不言不語,摸上去永遠是光滑如十八歲姑娘的頭發(fā)和皮膚,陪完你一生,才想起去陪別人。”
聲明:
1)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本文圖片源自于網(wǎng)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quán),請第一時間聯(lián)系小編刪除。
2)同類微信公眾號轉(zhuǎn)載本刊發(fā)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
企業(yè)家收藏 | 企業(yè)家都關注的收藏平臺

官網(wǎng):中國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http://www.nanachimi.com/)
同系列公眾號—珍稀奇文化:zhenxiqi100
(企業(yè)家身邊的收藏顧問,藝術品收藏新標準)
珍稀奇收藏藝術研究院
(全國第一家收藏藝術研究院)
珍稀奇文博館
(專業(yè)的線下觀摩、鑒賞、學習、交流平臺)
企業(yè)家收藏俱樂部
深圳站:shoucangclub 歡迎加入我們!
旨在打造最高端的收藏圈子與價值分享平臺!
中華企業(yè)家收藏協(xié)會
深圳站:qyjshoucang 歡迎加入我們!
珍稀奇打造企業(yè)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yè)家收藏網(wǎng)
注:本文部分內(nèi)容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