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永又名田勇,號清狂齋主、風俗堂主,四川三臺籍人,現居北京,偶回鄉探親小住。田永畢業于山西大學美術系,現為山西美術院太原畫院特聘畫師,杜甫草堂梓州畫院名譽院長,三臺縣愛心協會名譽會長,太原市《美術耕耘》雜志社特約編審。
(一)與繪畫藝術結緣
01 自幼酷愛繪畫
田永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在小學期間就把畫畫當成了“朋友”。在那個生活緊張,物資匱乏的年代,為滿足自己的愛好,田永先生常在屋檐下、院子里席地而坐,沒有畫筆描繪,就用柴炭為筆,貓狗雞鴨為參照物,癡迷繪畫,一畫就是大半天,興趣濃時也常通宵達旦,也毫無倦意。
02 師從馮其庸先生
青年時,他在畫界就聲名遠揚,1994年開始師從著名紅學家、書畫家、漢畫學會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馮其庸先生為師、深得馮其庸先生悉心指導,隨其研習國學、佛學,深受影響,一生不敢懈怠、對傳統繪畫與書法均有涉及。

其后他又出國深造,1995年參加中央美院中國人物畫研修班,通過不斷的自我鉆研,他終為一為頗有成績和建樹的職業畫家。
03 書畫藝術特點
他著重傳統筆墨的修為,但不默守陳規。作品追求筆、墨、水、色、紙有機結合的藝術效果,講究筆法、墨法、水法、色法、章法的運用和創新。其作品遠可見勢,進可觀質,形成了自己生動的繪畫語言,內涵厚重的禪意思想,在中國畫佛教專題系列藝術上有自己獨到的創新。

(二)尤擅佛教人物畫
田永的早期作品以工筆重彩仕女畫見長,尤其是他的唐代仕女圖,一筆一劃間,一個個生動靚麗的唐代美女躍然紙上,巧笑倩兮,風韻古雅。后來又常以莊子故事、羅漢、文人雅士為題材,結合自己人生的經歷和感悟,創作了一系列的人物畫。
田永作品線條豪放,造型夸張,很多作品也揭示了現代各階層人物浮躁不安的處世心態。其中許多畫中還自作打油詩,蓋上“風俗堂”或“清狂齋”的印章,題款別具一格,形式新穎,賦予了很多寫意畫的筆墨韻味。

近年來,田永不斷游歷各地,在西藏看佛像畫、去敦煌看壁畫,學習了很多宗教藝術的線條風格;后又通過與中華慈善合作契機,創作了文武財神、紅衣羅漢、觀音送子等一系列佛教繪畫。
他的佛教繪畫細膩中帶著大氣,鮮明的色彩搭配清晰的線條,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人物造型精到傳神,色彩貴氣有張力,用筆潑辣,他把西方油畫的元素和西藏唐卡融入到創作中,佛教造像慈悲廣大,法相莊嚴,被川中寶光寺、大佛寺以及峨眉山各大寺院收藏。

(三)癡情于佛像藝術
田永先生,雖不只擅長畫佛像,但最癡情于畫佛像,可以說,稱他為“近代重彩畫佛第一人”,亦不為過。不懈創作佛像作品的過程中,田永先生領悟到“畫佛之際,我化佛也”的意境,就更加癡迷于從事佛像畫創作。
每每在創作之前,他都會認真翻閱相關資料,了解佛像舉止神態的出處,解析其文化內涵和淵源背景,方可根據自己的領悟去定格佛像的神韻和藝術魅力。

田永先生一生專注佛事因緣,談笑皆鴻儒,往來無白丁。其坐落在鄉下老家的畫室內,常有對其佛像作品充滿敬意和虔誠者,都不厭旅途偏遠難行和不惜重金,前來求取。
眾生觀其田永先生創作的佛畫作品,不僅可見民禮佛風之善熾,文人雅士之仰慕,也互通佛事以求心靈寄托,可見田永先生在創作佛像作品時的虔誠慧眼和苦心孤詣。

田永先生在得到眾多大師級的前輩和名家指導后,悟到佛像有凈化心靈,開啟眾生智慧之功用,后專攻釋道佛像繪畫。現著有的:“南無延命普賢菩薩寶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說法圖”、“童子拜觀音”、“十八羅漢拜觀音”等佛像巨作,已被國內外的大佛禪院、道觀和名剎所敬供,供眾生所朝拜。
田永先生多年的私交好友——三臺縣大佛寺住持無用大法師,也曾言道:“大佛寺內,也先后受捐供奉了田永先生數十幅佛像作品,頗受眾生所敬拜。佛法無邊,佛文化源遠流長,而作為佛像是代表可見的實物,呈現于眾生,其形象、氣質和神韻須與佛文化相結合,令其觀者心靜,生虔誠朝拜之敬畏,方為不失尊重乃佳作也!”

(四)作品成就斐然
田永從事中國書畫數十年,中國畫人物畫是其代表作,其作品多次入選大型書畫展覽并舉辦國際大型書畫展均有獲獎,他的作品傳播到香港、臺灣、澳門、新加坡、蒙古、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海內外書畫收藏家、文化名人、企業家、投資者的喜愛和收藏、多次在當代名家書畫專場拍賣中屢創佳績。
關于田永的藝術人生不得不提及的是成都商報曾刊登的一篇報道,1998年的一天,前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夫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華時在北京潘家園參觀了多家畫廊后買走了田永先生三幅作品,從此田永名聲大振,他的作品還曾受到原國家主席華國鋒的表揚并專門題詞“梅花香自苦寒來”以作鼓勵。

近年來,田永先生以畫佛教題材作品享譽海內外,其作品深受國內外書畫收藏家、文化名人及企業機構喜愛。他曾應邀赴德國、加拿大、蒙古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個人書畫作品展,多次在當代名家書畫專場拍賣中屢創佳績,現為中國嘉德在線簽約畫家,中國美術市場報編委。
就目前田永先生所取得的成就,跟隨其生活二十多年的妻子粱云女士頗有感觸,她曾感嘆丈夫走到今天很不容易,付出得太多了,她雖然萬分的理解,但也很是心疼。作為女兒的粱嘉敏,父親早就成了她心目中的偶像,父親的那些優良品格一直伴隨熏陶著她成長,使之在學習和繪畫上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大漠先生,就田永先生的系列佛像作品,他曾言道:“田永先生,可真正算得上當代畫壇的奇才,因為很多名家都不敢輕易涉足創作繪佛像作品,佛像作品的難點不僅僅只是單一的人物形象,而必須對佛文化有著很深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單從這一點來分析,田永先生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匠人物。”
(五)人品貴重
田永從來都以做事先做人,畫如其人,繪畫語言明確,對學生更是言傳身教,嚴于律己,性格豪放。做事風格影響一大批上進青年,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在海外游學寫生期間結緣眾多繪畫藝術友人。

長年以來,遠在千里之外的他時常掛念家鄉特困兒童,他用他的畫筆和作品為家鄉特困兒童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田永看來:“藝術在很多時候不僅僅是停留在繪畫的層面上,繪畫不是藝術家的唯一,藝術家要有擔當,有善心,有信仰,如何通過藝術感染他人,幫助他人也是藝術的價值所在。
(六)曉林總結
人的一生中某種機緣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選擇為佛鑄像,持之以恒地艱苦付出和堅守,且能取得在藝術領域里令人欣喜的成就,這對于畫家田永先生來說,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偶然的是他自幼繪畫,并得馮其庸先生悉心指導;必然的是多年來深受國學、佛學影響,潛移默化中將這藝術范疇當做一生追求。

自古以來,佛教作為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深受人們敬仰,也以提高人生境界升華心靈素養,從而達到斷惡修善的目的。因此,在民間人們有習慣把佛像作為一種信仰以求得護法保佑。而畫家田永先生創作的佛像作品,不僅是一種信仰的象征,更是提升到一種藝術的審美。
一個畫者不能簡單的模仿前人,就是在精再細也注定與個性無緣,他深諳此理。其作品追求筆、墨、色、水、及紙之間的諸多結合諸多變化,講究筆法、墨法、色法等章法運用。他師從古人、但又不囿于古韻。

我們知道佛像本身就是一項細致的工作,看似簡單的畫面,因每一尊佛像的服裝、法器、姿態、坐騎、伴童,甚至是表情和手勢的不同而不同。這就要求畫家全面了解把握才可以,但又不能照著畫只能在范本許可的范圍,如法的畫,絕不能有臆想,這就要講究佛緣。
與佛有緣,田永先生自幼識習佛學,又因緣而繪。佛像它講究線性,講究墨法,先生用筆細挺、筆法舒展自然,寫遒勁于柔秀之內,賦剛鍵于婀娜,及具豐富的韻律與人物性格非常協調。

因此,我們欣賞他的作品,能感覺到他筆下的作品不單單是一幅掛像而是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且形象豐富。如普賢菩薩的大度,尊者的剛正凌然,觀音的澄靜自如等等咫尺之間蘊含著一種飄逸,一種貴格,更洋溢的是一種難得的文心。這些不僅是先生筆墨技法的高超,更是有別于古法的創意人生。
在用色上,色相飽滿而深沉,多以青綠石青、石綠為主的藍綠色調豐富了原有的重彩中國畫用色習慣,使重彩中國畫形成了較為完整和豐富的色彩體系。和人物主體鮮明的色彩形成對比,一筆一畫用線有力行筆得當,畫風蒼古,意境幽雋,彰顯著肅穆高華自成一體。
尤其是金色、紅色等諸多種艷麗色彩的運用,使畫面更顯莊重脫俗,彰顯佛光普照恩澤天下之博大之意。試想一下看似簡單的作品中,單單一個簡單的頭飾就由多種色彩組成,且花紋細小變化多端,期間的細膩、繁復、枯燥,我想沒有一片誠心和耐心是很難完成的更何況獲得成績了。

當一幅一幀充滿著禪宗的淡泊的審美情趣的作品出現在我們的面前的時候,滌蕩的不止是心靈,不止是佛經善事必有善果的美好氛圍,而是先生從形而下的繪畫技巧和中國畫色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他的創作的佛像菩薩像面容和善,自然親切,端莊文靜,展現出先生的高超藝術修為。
他的作品總是有自己的藝術見解、藝術思考,藝術訴求,以此達到意象客觀形成,主觀表達的必經之路。可以說,是他把自己對人生、社會、自然、佛理等物象和意象哲學與禪意有機結合,既合乎民族文化的哲學理念和審美內核,又符合現代的美學特點。
最后再以或凝重,或輕快的主題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所以他的佛像作品質感鮮明,意象平和靜美。莊嚴慈悲的佛,所呈現出的那種靜,是心靜、是干凈,更是心中無為無我的心境。
縱觀所上,田永先生博彩眾長,化眾家之長,出自我新茂,所繪作品構圖精準,筆法嫻熟,造型簡潔端莊高雅,表情刻畫細致,體現了佛家那種大度睿智之美。如果說,先生墨彩情深繪佛緣是他對禪學佛理,梵音古韻的深層理解和把握;還不如說,是先生對大象無形,大道至簡深有的體會。
田永先生與郭曉林先生合影
作者簡介

郭曉林,四川綿陽人,卡酷尚集團董事長,企業家收藏網創辦人,清華大學EMBA,美國赫斯萊茵MBA,政協綿陽市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政協三臺縣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綿陽市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深圳博商匯會長,深圳綿陽商會會長,華董匯執行理事長,清藝匯全國校友會會長,同時兼任深圳市商業聯合會、深圳市四川商會、三臺縣在外人才聯誼會等多個商協會副會長及以上職務,著有《川商精神》《華南川商》《遇見巴蜀》《商界理想國》《商界理想國||》《互聯網收藏變局》《企業家收藏故事》等。

聲明:
1)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小編刪除。
2)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
企業家收藏 | 企業家都關注的收藏平臺

官網:中國企業家收藏網(http://www.nanachimi.com/)
同系列公眾號—珍稀奇文化:zhenxiqi100
(企業家身邊的收藏顧問,藝術品收藏新標準)
珍稀奇收藏藝術研究院
(全國第一家收藏藝術研究院)
珍稀奇文博館
(專業的線下觀摩、鑒賞、學習、交流平臺)
企業家收藏俱樂部
深圳站:shoucangclub 歡迎加入我們!
旨在打造最高端的收藏圈子與價值分享平臺!
中華企業家收藏協會
深圳站:qyjshoucang 歡迎加入我們!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