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石收藏家蒙駟
近水樓臺玩奇石
在中國的奇石收藏界,蒙駟先生可算是元老派的人物了。
蒙駟是壯族人,1964年生于我國彩陶石的故鄉——廣西壯族自治區合山市。合山市是個美麗的地方,主要旅游景點有玉屏山、八仙巖、仙掌山、四月八嶺、靈臺瀑布等,是典型的壯族軍事要地,地勢險要,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合山還是遠近聞名的奇石產地和玩石市場,奇石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綠玉石、鴛鴦石、彩陶石等精美珍貴石種。奇石形成于大自然,如鬼斧神工,有的如珠如玉、艷麗堅貞,有的如詩如畫、美妙絕倫,聞名遐邇,這里出產的奇石遠銷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各國,前來觀賞的游客絡繹不絕。
蒙駟告訴筆者,1994年,近水樓臺的他便開始玩奇石,憑借家住紅水河邊的優勢,當年開始組織鄉親們深水打撈彩陶石。他們兄弟八個都愛好奇石,在廣西是出了名的蒙家八兄弟。他們兄弟曾為柳州中華石都的創立出謀劃策,為石都的招商引石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在柳州中華石都的柳州東環奇石城,都分別有他們兄弟的奇石館?,F在他幾兄弟家收藏精品彩陶石上百件。彩陶石只出產于柳州合山市馬安村紅水河十五灘,大概只有1公里的河段,由于彩陶石的存世量少,因而當時經過瘋狂的打撈后,1997年就幾乎資源枯竭。此時,另一石種出現了,那就是產于廣西大化縣的大化石。大化石比彩陶石色彩艷麗,而且分布在幾十公里長的河流中,產量大,因而迅速在奇石市場上火爆起來。而這一時期,來賓市的來賓石與柳州三江縣的三江石也陸續出現,以柳州為中心的奇石交易市場初具規模。
蒙家兄弟們在玩彩陶石的同時,也兼玩大化石、來賓石、三江石等水石系列和內蒙古、新疆的沙漠石系列。
北京闖出新天地
在北京周莊弘燕市場,有一家名叫“石居”的奇石苑。走近石居,從外表看來,是一幢矗立在國道324線旁邊的4層小樓,樸實無華,但樓房前面空地上幾塊一人多高的九龍璧奇石卻顯得與眾不同。進入樓房內,是形態各異的一件件奇石。天然奇石“人面獅身”,浮現百獸之王直起身軀,仰天長嘯,有著威風凜凜的氣勢;“群峰競秀”則如同一幅微雕的山水作品,崇山峻嶺連綿起伏、流暢有致、妙趣天成。多姿多彩的觀賞石使人彷佛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蒙駟便是石居的主人。
蒙駟告訴筆者,1999年,一心想把石頭玩大的他就來到北京,至今已有十幾個年頭了。“剛來北京時,吃的苦頭多了去了,幾次都差點返回家鄉。”蒙駟說,“當時光想著北京地方大,人多,帶點石頭就能賣出去,可沒想到那個時候,大多數的人還沒認識到收藏石頭,幾年來不但沒賣出去幾塊,還賠了不少錢”。當時,蒙駟剛到北京,一個南方壯族人,口音不同,文化底子薄,經濟又沒實力,因此經常搬家,找便宜的地方住。100多塊大大小小的石頭,搬來搬去,搬完家累得飯都不想吃。蒙駟是個有頭腦的人,他知道要想在北京闖出一番天地,光賣石頭不行,要把奇石與文化結合起來。因此他經常拜訪有名氣的收藏家,與他們交流奇石,經常參加奇石展銷會,交奇石界的朋友,逐漸在北京站住了腳,并越發展越大。如今,他在北京買了房子,把家搬了過來。為了便于各階層玩石愛好者交流奇石,他還籌建了石居。石居現收藏奇石近千件,精品藏石近百件,他把這些石頭分為高、中、低價位三個檔次。高的上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一件,中的有數百元一件,低的百元以下,甚至幾元一件。
玩石玩出品位來
蒙駟收藏的奇石范圍廣、規模大、種類全。在北京玩石圈里,蒙駟的石頭是得到公認的,不論是廣西石還是內蒙古石,他的賞石風格和過人的眼力,給他留下了一件又一件的精品?!侗本┤請蟆?、《北京晚報》、《信報》、《法制晚報》、《晨報》、《中國民族報》、《珠寶首飾報》、北京電視臺三臺、《新華航空雜志》、《酸甜苦辣》等媒體都先后對他作過報道。尤其是他人緣好,很多商戶都愿意給他留下好的奇石,來北京時也順便帶上一些精品奇石給他,這樣他的精品奇石源源不斷。
隨著時間的推移,蒙駟的奇石收藏越來越被更多的人理解,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2000年,蒙駟開始去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尋覓大漠奇石的樂趣。大漠石,產于新疆和內蒙古,屬典型的戈壁風成石,是在戈壁沙灘特有的地質、地理環境下,經風蝕、沙磨而形成的造型奇特、多姿多彩的觀賞石。大漠石結構復雜多樣,因此逐漸在市場興起,發展至今,已成為與大化石相媲美的新石種。蒙駟現收藏有代表作品“人面獅身”(彩陶石)、“風景這邊獨好”(大化石)、“小鷹出殼”(大漠石)、“奇石花開”(大漠石)等,這些為石友們所稱道,并屢獲全國石展大獎。
蒙駟收藏有一塊“小鷹出殼”奇石,這是一只半個橢圓形的石蛋,由斷面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個層次:外面是一層薄薄的碧玉,中間是一層沙石巖,內層是形似小鷹出殼的瑪瑙質。石蛋自然破裂的痕跡,正是小鷹成型漸漸長大后破殼而出的遺韻。“蛋清”、“蛋黃”、“蛋殼”分屬三種質地,作為“蛋黃”的“小鷹”旋轉360度都能清晰可辨,底座的“鳥巢”則賦予其濃厚的時代氣息。蒙駟告訴筆者,去年秋天,他在廣州的奇石博覽會上曾看見這塊奇石,當時賣主要價5萬元,他一時湊不出那么多錢,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它被別人買走。半年后他在某奇石市場再次遇到這塊奇石,便毫不猶豫地花了比半年前高一倍的價錢買下。“玩奇石講究緣分??!”蒙駟如是說。
俗話說,好花還需綠葉配,蒙駟收藏的“幸?;ㄩ_”則更勝一籌。因為作為“綠葉”的綠色瑪瑙本身存世量就極少,在與同為珍貴的黃色集骨石“共結連理”后,更顯獨特魅力。
中國奇石協會的專家認為,這種“開花”的戈壁石以前從未見過,綠色的瑪瑙石和黃色的集骨石本身存世量就極少,能共生在一起就更為罕見。翠綠色的瑪瑙石與金黃色的集骨石“共結連理”,像是嬌艷的荷花綻放在碧波之上。這塊奇石的價值應該在166萬元以上。
在采訪結束時,蒙駟對筆者講,他深信奇石本身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收藏奇石,不僅是展現大自然的風采,更重要的是繼承和發展傳統的民族文化。為此,他將沿著自己開拓的事業之路,執著地走下去。條件成熟的話,他將在古稀之年建立一個更大的奇石展覽館,為弘揚中國的民族傳統文化和中國的奇石文化而奮斗一生。
摘自:《中國國門時報》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