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內地藏家來說,頂尖國際拍賣行的藝術教育還顯得比較陌生,那么,這樣的教育培訓到底包括怎樣的內容,中國藏家通過培訓又能收獲哪些東西呢?本刊特別采訪了佳士得美術學院亞洲區總監郭心怡女士。
郭心怡女士近照
《收藏》:我剛聽說本次“國際藝壇探索之旅”報名情況很好,是這樣嗎?
郭心怡:是這樣。佳士得美術學院的教育培訓,如果在倫敦和紐約,是有校園的,學習可以得到學位,而在亞洲是短期課程。這次10月的課程,除了希望培養更多藏家之外,也有培養從業人員的考慮,所以價格比較低。在報名開始一星期內就有15個人參加,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們在香港做培訓時,也沒有這么快的反應。看起來內地對于藝術教育還是很有需求的。
《收藏》:大家近來談到比較多的話題,是目前的藝術市場不太好?
郭心怡:做藝術品要看長期。最近市場確實安靜了一點,但我們藝術教育的目標,從來都是不看短期,藝術品是從長期看有大的潛力。我來到內地,發現問我們最多的,還是怎樣投資。我們是希望通過活動,讓更多的藏家不是只聽到一個拍賣價格就怎么樣,而是要理解得更深。
《收藏》:佳士得在給藏家的教育培訓中怎么談市場?
郭心怡:我們不是一個純粹的學術研究中心,所以在藝術教育當中,關于藝術品的價值、市場結構等等都會講,但是,我們的目標并不僅僅是告訴你買東西,而是告訴你整個藝術生態是什么樣子。你只看拍賣,只想看看數據,那其實只是藝術生態中的一小部分。我們要為藏家建立更宏觀的視野,這樣藏家的視角會更寬廣,在藝術品市場中才會更有信心。從最終目標說,我們是要培養藏家對于藝術真正的熱愛,讓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實際上,很多成功的藏家就是這樣的。
郭心怡女士在耶魯北京中心介紹“國際藝術探索之旅”短期項目情況
《收藏》:本來以為佳士得作為商業機構,教育培訓也會更商業?
郭心怡:我們做的不是營銷。課程的學習,也不是讓你先想投資,當你真正理解了藝術的歷史,你會對藝術生態有不同的看法。
《收藏》:佳士得對于亞洲藏家,尤其是這次對中國藏家的教育培訓,有沒有特別的考慮?
郭心怡:對亞洲藏家講課,就要跟亞洲藏家有關,就算講西方藝術,也要和亞洲藏家有關。對中國藏家,就要有中國味。但是,在佳士得學習,更重要的是他能帶給亞洲藏家國際視野,像這次10月給中國藏家講的內容,其中60%的內容不是講中國藝術品。這實際上很有趣。比方說,我們來自耶魯方面的專家,他親眼見證了佳士得在美國市場的成長,會把這種成長與藏家分享。佳士得在美國第一場拍賣是在1979年。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佳士得在美國拍賣是個很古老的事情,實際上沒有。短短三十多年,佳士得拍賣就在美國取得了那樣的成績。它告訴我們,這種情況在中國也是一樣的,藝術品拍賣行業天翻地覆用不了多久。
《收藏》:中國藏家從教育培訓當中會獲得怎樣的內容呢?
郭心怡:我們是分幾個部分。比如,關于“藝術家”的部分,要解釋什么是當代藝術,你要看什么,然后要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市場”的部分,我們會講市場的結構、框架,一二級市場的不同情況,市場是怎樣定價的。“機構”的部分,我們會講公立與私立機構的不同職能。“收藏”的部分,實際上就是為各種其他行業的人士,想進入藝術品領域,提供相關幫助。
《收藏》:本次教育培訓是與耶魯北京中心合作,那么,耶魯方面是哪些資源更強大,是藝術史研究嗎?
郭心怡:耶魯大學的教授當然會更專注學術研究,但耶魯更強大的是校友會,這些校友廣泛分布于整個藝術生態當中,和行業結合非常緊密。
《收藏》:您眼中的中國藏家是什么樣子?
郭心怡:我覺得,中國的市場太大,有些人看中國藏家的時候,只看到一點點,就用這一點點來概括所有中國藏家,這是錯誤的。我在和中國藏家接觸的時候,有些印象也很深,比如胃口很大,比如學得快,然后就是多元化。他們有的是投資者,有的是愛好者;有的不太懂,有的學養很深,什么樣的情況都有。
《收藏》:教育培訓帶給藏家的變化,有一些例子嗎?
郭心怡:有啊。我剛才說中國藏家學得快,就是有學員在學習之后,只幾年時間,就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很懂了。有了一個好的開始,然后要用心學習,實際是很快的。
還有一個藏家,在參加藝術教育之前,買東西只是要買大的,還要便宜的。在培訓之后,他學會了,開始更留意藝術家,買的時候還要選擇年份,在這樣的基礎上,然后買大的。(笑)
收藏就像時尚,它不是那么簡單的。收藏家一定要從好的教育開始,有專家,有工作人員的幫助,會成長很快。
《收藏》:對于佳士得來說,教育培訓機構處于怎樣的位置?
郭心怡:佳士得非常重視。佳士得美術學院就在佳士得旗下,是佳士得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看明白,它的位置有多重要。
耶魯北京中心宣講會現場
《收藏》:從佳士得的拍賣情況看,佳士得在當代藝術方面的力度很大,這是不是佳士得認可的市場趨勢?
郭心怡:我曾經就“藝術品味的當代化”做過演講。對于佳士得來說,當代藝術占到市場銷售的三分之一,你到香港看,亞洲當代藝術也是30%的份額,可是,如果看內地的拍賣市場,當代藝術的份額就小很多。拍賣結果反映了內地藏家的興趣。內地藏家有人會買西方藝術,也有人會買中國當代藝術,但就現階段來看,內地藏家還是多元化的。
《收藏》:本次教育培訓還是以當代為主?
郭心怡:是以當代為主,因為我想,要講清楚藝術生態這個概念,能接觸到藝術家,還是當代部分比較合適。還有就是,現在有很多人覺得當代藝術新鮮,他們對當代藝術很有興趣。不過,這次做成功之后,我也想做一些古代的內容。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