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個字形容:不!虛!此!行!
是什么有這么大的吸引力?
清董邦達的《桃源春曉》、張宗蒼的《虛齋鶴夢》、張大千的《行吟貫酒圖》、吳冠中的《故園憶舊》、明宣德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元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即將于本月底在香港秋拍中露臉的部分書畫、瓷器珍玩等珍品,今天(11月10日)在藝術空間展出,吸引了諸多內地藏家前來一睹她們的風采。
天氣不好,卻絲毫未阻擋住藏家、行家們的熱情,可見這些珍品的誘惑力。

▲ 預展現場,大家在聆聽專家的講解。

▲ 一大早,藏家便現身藝術空間,醉心于書畫水墨之中。王鐸這件奔放的草書作品引得很多人駐足欣賞。
預展現場,記者注意到,此番展出的書畫部分主要是中國古代書畫、中國近現代書畫以及當代水墨三大類。古書畫中,董邦達、張宗蒼的畫作是難得的山水力作,都曾多次著錄出版。前者著錄于《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十一:石渠寶笈三編(四)》,后者則著錄于《乾隆御制文物鑒賞詩》、《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合編五:石渠寶笈續編(三)》等。由此也足見兩件佳構的分量與重要性了。難怪不少大藏家一大早就來“圍觀”。

▲ 清董邦達《桃源春曉》設色紙本 立軸
144.5厘米×65厘米
估價:700萬至900萬港元


▲ 清張宗蒼《虛齋鶴夢》淺絳紙本 立軸
42.5厘米×33厘米
估價:300萬至500萬港元

▲ 佳士得的書畫專家在為觀眾講解,深入淺出又不失學術性,點贊!
展出的近現代書畫與當代水墨,凸顯了工筆技法的“極盡精微”。優秀的工筆作品透露了畫家過人的觀察力以及細膩的情感。這一創作風格可追溯至三國時期,時至今天,工筆傳統由當代水墨藝術家延續著,重現中國繪畫的精髓。

▲ 張大千《行吟貫酒圖》 90.5厘米×45厘米
估價:150萬至200萬港元
畫中人有種要飄走成仙的感覺。或許只有張大千一氣呵成的人物作品才能有如此的神韻。

▲ 吳冠中《古園憶舊》設色紙本 鏡框
估價:800萬至1000萬港元
賞完書畫,再看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位于展廳正中央,備受矚目的明宣德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很是搶眼。對許多中國瓷器鑒賞家而言,15世紀初瓷器的釉下青花紋飾堪稱歷代最優秀的。此件高足碗畫工細膩,繪以皇家御用的五爪龍紋為飾,青花色調翠藍濃艷,蛟龍在洶涌波濤中騰躍,鱗片龍首與足爪一絲不茍地刻畫,引人入勝。無疑,這是一件宣德官窯的巔峰之作,甚為難得。

▲ 明宣德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
估價:6000萬至8000萬港元

▲ 看看這足底!

▲ 雙圈六字楷書款


▲ 元龍泉窯“飛青瓷”褐斑蒜頭瓶一對
估價:1500萬至2500萬港元
器型典雅,釉色厚潤,每只周身飾褐斑19個,排布得當,繁而不亂,獨具妙趣。“飛青瓷”數量極少,歷來為鑒藏家所珍視,成對者保存更是絕無僅有。
注意了注意了!90多歲高齡的耿寶昌先生出鏡啦!作為當代中國文物鑒賞大家,能親臨預展現場,令在場的人無不感動!于是,不少人紛紛拿起手中的相機,拍下耿老賞析珍玩的照片。

▲ 耿老在細細地端詳著每件瓷器藏品
北京藝術空間里還有不少寶物,而本次香港秋拍可以說是驚喜連連。據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介紹,即將于11月底登場的本季秋拍,除了拍賣外,還會有一系列的展覽和展賣以及私洽等活動。“佳士得將攜10億美金抵港”,魏蔚女士這樣形容即將到來的佳士得香港拍賣周。這也是佳士得在港拍賣30年來首次如此“重磅出擊”。
想想這里不少藝術精品只能在博物館看到,如今有可能被某位藏家收入囊中,真真是覺得羨慕嫉妒!要為腰包而努力!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