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蘇富比官網發布了對于“情歌王子”張信哲的專訪,為紐約亞洲藝術周造勢。盡管此舉初衷商業色彩濃厚,但是蘇富比方面對于張信哲的收藏特點概括是極為專業、精準的——“阿哲的不凡之處在于他的藝術氣質,這得益于兒時以來的藝術熏陶,舞臺上,旋律是他的創作媒介,舞臺下,他把這份情懷帶入生活,不斷尋找、發現生命的美好。阿哲就是帶著這份心情去收藏藝術,他的藏品皆源自生活,關乎他所熱愛的人、事、物。”通過蘇富比的采訪,張信哲為我們展現了他的收藏思想,一個了不起的藏家形象呼之欲出。不信?讓我們分析看看。

張信哲說:為何會收藏—— 我覺得這跟家庭環境,就是從小的生長環境有關。我在教會長大,我父親是牧師,教會里頭對音樂、對藝術都非常重視,我應該是從小就受其熏陶。教會也給予我很多接觸藝術的機會。 從小時候就開始練音樂,像小提琴、聲樂,也有機會跟著老師學畫畫 。這樣的培養下,慢慢我就對跟藝術、音樂產生濃厚興趣。其實,我在中學的時候,練習繪畫之余,也開始搜集一些東西珍藏。
分析:發自內心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此其一;其二,藝術無界,它是打通一扇扇收藏之門的鑰匙,健康的收藏從這里長出來。張信哲收藏是從小藝術熏陶與藝術培養結出的絢麗果實。


張信哲說:從收藏哪些東西開始—我中學的時候正好是臺灣經濟起飛的時候,當時很多老建筑被拆除,那個時期有一批文人、藝術家就出來提倡要保護臺灣這些傳統。比如,藝術家就像席德進他們這一輩帶頭呼吁保護臺灣傳統文化遺產,我那個時候,是個熱血青年,所以就覺得應該從我自己身邊做起,從我出生長大的古鎮開始!把一些可以留下來的東西用我的能力留下來。所以我先從隔壁鄰居或是街頭巷尾去要一些老東西。我就慢慢地先從不要錢的方式把它們留下來,因為這樣的過程,就慢慢地訓練我開始收藏、收集東西的習慣。
分析:臺灣的傳統就是中國文化的傳統,收藏是文化的傳承、延續,是一種責任,而且它從來不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它是實際行動,是一點一滴的偉大,張信哲就是這么開始的。

張信哲說:我為什么收藏龍袍——基本上我收集東西都跟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實,我收藏的不只是龍袍,還有其他織品類的東西,這緣起外曾祖母,兒時對她的印象就是綁著小腳,穿著清代的傳統服裝的老人,她去世了之后,家人在整理她的遺物時發現了一批她的嫁衣,都是刺繡的禮服,還有很多小鞋子,這讓我驚訝,因為記憶中她都是一身黑色,而這些漂亮的錦衣花鞋,是我第一批開始收藏的東西,也是因為這批東西我開始慢慢接觸中國傳統的織繡類工藝品。當然,收藏是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慢慢進階、慢慢進步,而在中國織品類藝術品里最珍貴的一定來自皇室宮廷,我是這樣機緣下開始收藏宮廷織繡藏品,包括龍袍、包括宮廷用的各種織繡類藝術品。
分析:收藏從發現開始,從美對心靈的震撼開始,然后一點點學習提高,循序漸進,找到收藏門類中最高水平的東西……張信哲的這個收藏過程一定會讓很多行家里手會心一笑,他所呈現的幾乎就是一個教科書般的成長案例。

張信哲說:龍袍之外,還收藏什么——其實我收集的東西范圍還蠻廣的,大家可能只知其一,事實上,我喜歡的類型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說比較有系統的,除了織繡類,我還喜歡木器類的東西,包括家具呀、木頭雕刻等等,這是跟我爺爺這邊有關系,我爺爺是木匠,他從小就是在做這些中國的傳統家具,我父親小時候就幫著我爺爺做學徒,而我年少時收集來的舊家具,會找我父親教我來修復它們,這變成我和父親生活上的交流,所以那個時候開始,漸漸地,木器類的東西也變成我一個比較完整的收藏項目,我喜歡木頭的質感,這些東西我一直都在使用,到最后當然進階到中國最高檔的東西,譬如說宮廷的家具、明代的黃花梨家具,這個部份也是我比較早開始接觸收藏的東西。
分析:同上。
張信哲說:欣賞哪些藝術家——當代臺灣藝術家席德進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精神導師,他的作品對我來說象是小時候的記憶、對于家鄉的感覺,很是親切。那以近現代中國藝術家來說,我喜歡的還是常玉,我很早開始接觸常玉,我覺得他跟房地產一樣永遠追不上,我年輕的時候買了他的小素描、速寫等等。如果談到中國文人傳統畫,我最近在學的部份,比較有興趣的應該是早清這一代的文人和藝術家,譬如說王翬、惲壽平這兩位,他們對于早清的文人畫派有蠻有趣的領導與影響的作用,他們兩位又是好友,他們之間的互動很有趣,他們常會互相幫對方作品題跋,互相寫詩、寫信,聊人生、聊藝術,我覺得藉由他們兩個人的一些交流和他們一起創作的作品,可以看到那個時期的文人的一些想法,不論是生活也好、審美也好、還有他們對政治跟藝術之間互相聯結、互相影響的關系,這個是我最近慢慢在研究的部份。
分析:張信哲告訴我們,在買不起的時候,也可以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愛。然后,就是自己興趣的延伸,以及獨立眼光的確立。張信哲沒有像某些藏家一樣,張口“四王”,閉口“八大”,他不需要“裝”,而只是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及、興趣所在,構建屬于自己的收藏體系。這樣的體系是有思想的,我們說某藏家水平高,不是指此嗎?
張信哲說:對新晉藏家的建議——我覺得就是多看、多接觸開始。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不是因為投資而收藏,是我收藏的東西慢慢地變成有價值的東西。所以,第一個就是建議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喜歡的,能夠感動你的項目。我覺得這才是藝術品真正能打動你的部份。因為如果只是純粹抱著投資來接觸這塊的話,你會失去很多樂趣。藝術品很難跟一般商品的投資來作一個比較,它還是有很多情感面,也就是說市場沒辦法控制的因素,我最近就很怕人家問我:“欸!你有沒有看到什么好東西值得買的就來通知我們投資。”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就不美了,沒有什么情懷了,失去了意義。所以我覺得你必須要找到你有興趣的、能打動你的東西開始入門,一開始的話,先看、多看、多了解,我覺得從學習了解這些東西我也交到很多新的朋友,并且學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我覺得這是藝術品可以帶給我們的快樂。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