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現在的朋友幾乎都是收藏圈的”,王剛說道。
說起王剛,可能許多觀眾第一反應都是老戲骨、鐵三角、貪官和珅諸如此類,但除了演戲外,王剛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收藏家。
王剛有近十年的鑒寶節目主持經歷,從上世紀末就開始玩收藏。他收藏最多的就是明清瓷器,其次是字畫,還有明清家具、玉器和其他一些竹木牙雕。也許是出于對自己所演繹角色的興趣,王剛也有意收藏一些與和珅相關的文物。
在王剛的生活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收藏,第二位才是演戲。在收藏界,王剛聲名在外,曾被評為“年度十大收藏家之一”。
結緣收藏
在接受采訪時,王剛談到,自己的“收藏生涯”大概要追溯到十歲。
“那年我跟著父親逛古玩市場,相中了一個鳥籠子,太漂亮了,5元錢,在當時已經很貴了。可惜呀,早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現在回想起來,那個籠子里面的鳥食罐,可能就是康熙青花瓷啊。”
在父親的影響下,小時候的王剛對文玩古物開始有了模糊的概念,或許這也是他進入收藏界的隱性因素之一。
王剛繼續說道,他大規模涉足收藏還是搬新房的時候。
“開始在一家店里訂好了一套北歐家具,可出了門一轉角看見一家仿古家具店,進去一看,我的腿邁不動了,當即把原先訂的家具給折價退了。家具搬回家得配字畫呀,于是又去收羅字畫、擺件。”
盡管收藏的種類不少,但他首選的還是瓷器,“畢竟瓷器有扎實的群體,是中國古代奢侈品的第一代表。‘CHINA’就有瓷器的意思,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有強大的國際市場的支撐。你都想象不到,那些西方的黃頭發藍眼睛,有時候比我們的鑒賞家眼光還要高。”


嘉靖萬歷的五彩瓷器、康熙的青花瓷器、明代的成化斗彩葡萄紋杯、雍正的胭脂水單色釉小碗……件件均為他的心愛之物。
王剛直言,“瓷器是中國古代奢侈品的第一代表,也是我收藏的首選”。
他最早從康熙的青花瓷器“下手”,一是因為存世量大,鑒定標準相對清晰、明確;二是因為當時仿品極少。“主攻方向”則是永宣青花瓷,以及清三代的官窯瓷器,“原來我更喜歡民間、文人的東西,現在我受到市場的影響,偏向文人氣的帝王”。
演了和珅之后,王剛也有意收藏一些與和珅有關的東西。他有兩個和珅的折子,其中一個賀乾隆喜得五世孫的賀折還被他拿到電視上展示過。
“康乾盛世是封建時代里版圖最大的,那時候的瓷器也異常出色”。在他看來,瓷器的優劣跟當時是否安居樂業有緊密聯系。
關于“錢”
很多人一提到收藏,往往跟投資聯系在一起。對此王剛表示,自己原先被問價格時也會不舒服,但后來明白了,對于外行來說,最直接的就是問多少錢,才能了解這件藏品的價值。
“現在我們也不忌諱談錢了,誰不在乎呢。在拍賣會上眼看著一口一口往上漲,不都是錢嗎。其實誰出錢收藏都是好事,畢竟是尊重我們的文化,總比毀了強。”
王剛坦言,自己也曾有過為錢“糾結”的時候。“2008年天津有場文物拍賣會,現場有一件「乾隆青花穿花龍紋梅瓶」,起拍價120萬元人民幣,但只能讓天津的朋友幫忙拍。我當時的心理最高承受價是180萬,結果最終這件藏品以599.5萬元成交。當時我覺得這個家伙特別傻,沒想到今年一個拍賣會上,那只梅瓶又最終以3468萬元成交。我只能眼睜睜看著,你說能不糾結嗎?”

吃上官司
2013年10月,北京市朝陽法院開庭受理了一起"砸寶"案件,被告直指著名演員王剛。
案件的“導火索”是當年有名的鑒寶節目——《天下收藏》。原告稱,自己的藏品遭到了節目組的“誤鑒”而被砸毀,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這便要提到《天下收藏》這檔鑒寶類節目,為了打造全新的節目形式,當時節目組當時聘請了許多專家現場進行鑒定,同時也請到了有豐富收藏經驗的演員——王剛,擔任節目主持人。此外還設定了一個噱頭十足的規則:如果被鑒定為贗品,將被當場砸毀。
隨著節目的爆火,許多古玩收藏家將自己的藏品送到節目組進行鑒定,而付常勇也是其中之一。當年,他帶到節目組進行鑒定的私人藏品是兩只"甜白柚壓水杯",最終被鑒定為贗品而被當眾砸毀。

但當付常勇將自己的藏品的碎片拿到其他專家手中進行鑒定,鑒定結果卻是驚天逆轉,專家斷言藏品出自明朝,是一件真品,且價格大約在2億元左右。此時的付常勇悔之莫及,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付常勇申請后,法院對付常勇的藏品進行再次鑒定,結果發現,付常勇的藏品出自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時期,但卻是實實在在的“古代仿品”。加上付常勇與節目組自愿簽署的約定書和承諾書中,認可了節目組砸毀藏品的條款,最終法院認為《天下收藏》節目組在藏品鑒定上并無大過錯。
而《天下收藏》節目組和王剛則因此事件再次被推上輿論的漩渦中心,最終節目還是遭遇了停播。
收藏大拿
幾十年來對收藏文物的愛好,讓王剛如今的藏品可謂是如數家珍,為了放置這些價值不菲的瑰寶,王剛在北京租下一整套四合院,通過《我們的師父》這檔節目,我們得以窺見王剛這座堪比小型博物館中的稀世藏品。
所有寶物中,最令人驚嘆不已的,莫過于齊白石老人的真跡了。該畫是1947年87歲的齊白石老人畫來贈與西班牙大使夫人穆女士對于該寶物,王剛老師對此物也頗為自豪。

說到收藏寶物的目的,在大多數人觀念里,都是為了增值進行倒賣,大賺一筆。
在面對大張偉略顯刁鉆的提問時,王剛老師很很巧妙的給出了回應。
“或者是很多初入此道的人都有這種想法,更廣大的收藏家,他就是出于對中國文化,對咱們傳統文化的熱愛,它的客觀效果都是什么啊,都是保護著這傳承著這些我們優質的文化遺產。”
在談及自己的收藏成果時,王剛顯得坦率和審慎。
“在收藏這一界,我算是年齡比較大、入行比較晚的。 我家除了一件沙發,全部是古董 。”
“我睡的那張雕花架子床有180年歷史。屋里還有一張羅漢床,三面有圍擋,沒想到是為兒子買的。兒子不會走路時在上面玩最安全。圍擋上還刻著房子、樹木等浮雕,兒子特喜歡。”
當問及收藏品占他全部家產的多少時,王剛略一停頓后答道:“百分之七十吧。”
“玩物喪志”
說到收藏的樂趣,王剛露出了一副沉醉的神態:“你想想,天底下還能找出比收藏更美的事嗎,每天讓你欣賞著,由于它的存在,讓你的生活充滿了樂趣。古董就是成人的玩具,我從不怕被人說是玩物喪志,玩物喪志才是最高境界”。
王剛用書里的一句話說,“各得其樂,花自己的錢,為我們這個民族守護著寶貴的文化遺產。”
聲明:
1)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本文圖片源自于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小編刪除。
2)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敬請注明出處。謝謝!
企業家收藏 | 企業家都關注的收藏平臺

官網:中國企業家收藏網(http://www.nanachimi.com/)
珍稀奇打造企業家收藏交流學習的綜合信息平臺——企業家收藏網
注:本文部分內容圖片來源于網絡,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告知刪除!








